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1142
一场主体错位的“红包博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8.17
     王陆军将10年来医院拒收红包的经历总结为“院长和医生的一场磨合”,这份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令人敬佩,但原本是监管体制与人性私欲的博弈,被弱化为院长与医生间的个人龃龉,主体角色已经“跑偏”。其结果,除了身陷质疑声浪难以自拔外,更令人担忧的是“无红包医院”的发展前景。

    有句古话,小叭氡阒粒枚晃牌涑簟薄J蘸彀彩且恢帧俺簟保?br>的恶劣之处不仅在于违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更彰显乘人之危的丑恶人性。老实说,挂“无红包医院”牌匾本身做法并不妥当,它存在着其他没有挂牌的医院就是“红包医院”之嫌。但是当收红包成为医疗行业整体“惯例”时,医院对此不仅安之若素,甚至开始公然以“手术补助过低”、“留住人才”、“增强患者信心”之类似是而非的理由,反复强调红包存在的合理性。“鲍鱼之肆”的氛围已经形成,作为身在其中的弱势群体,患者“你不收我红包,说明你心里没底,没有这个水平,连红包都不敢收”的想法,以及“你们管这些事干什么?我一辈子就生这么一次孩子,给医生四五百元钱我高兴啊”之类的话,并不像某些医生解读的那样“贱”,“慷慨大度”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在体制层面上,对收红包行为的监管几乎是束手无策。省纪委、监察局有三位负责人在“无红包医院”10年纪念仪式上执意不肯讲话;省卫生厅质疑“这个无红包医院到底过不过硬”……在红包监管问题上,连上级主管部门责任领导心里都如此没底,作为患者,除了从“善”如流主动破财免灾,还能有什么选择?

    确认医院拒收红包难道真的这么难,确认医院收了红包是不是更难?

    如果是,那么“三院孤军奋战能坚持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会乐观。“其他医院很多同行买了车,住上了别墅”,在这样的对比下,“大部分医生还是骑自行车上班”的三院医务人员要保持心态平衡并不容易。对一些引进的人才,院方动用各种关系,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与医院打“无红包医院”牌的方法同样“另类”。医院的资源有限,这样另类的方法注定不会惠及多数人。一例心脏手术能拿5000元的红包,接近三院医生一个月的收入。这样重的红包压下来,自律的力量能支撑多久?

    杜绝红包,靠一两家“无红包医院”的榜样力量不能解决问题。要封堵医疗行业自相授受的源头,必须在监管程序上多下工夫,至少不要有“院长提供全部出院病人的名单交由记者直接进行调查”这样令人灰心的情况发生。除了设立“举报热线”或者倡议医务人员主动上缴红包外,我们好像缺少更有效更具威慑力的操作方法。无红包医院的出现,反衬出当前整体医疗秩序的混乱;而无红包医院的尴尬处境,凸显的则是监管体制的缺失。

    (江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