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123
中国式理想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5期(总第2350期 2006.08.18)
     【记者手记】

    曾经有那么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里,妈妈在厨房忙碌,听到儿子在院子里不停地跳呀跳,她本想让儿子来帮帮手,就问:“孩子,你在院子里干什么呀?”“我要跳到月亮上面去!”“好吧,那你要记得回来哦。”于是妈妈一个人在厨房里完成所有家务。对于这么一个荒诞的回答可能很多家长会嗤之以鼻,顺便教训孩子现实一点,而许多孩子也就会在成长中打消这样的念头。但是若干年以后,那个孩子真的“跳”到了月亮上,他就是第一个登月的美国人阿姆斯特朗。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带着点梦幻和英雄主义的色彩。朱有华教授的经历则是“中国式”的,朴素而扎实。小时候穿梭田埂,饥肠辘辘的时候,他不会像小阿姆斯特朗那样说“我要跳到青藏高原上去帮人换肾,做健康天使”!他必须要为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因为父亲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朱有华把当医生这一理想定位在军队期间,来源于对那一身白大褂的敬畏,那时那刻这样的愿望不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卫生员、上军医大学、就职军队医院,留任泌尿科工作,开展肾移植手术,成为国内一流的肾移植专家……

    阿姆斯特朗是一眼看到了自己的终极理想,是理想渐近式,不断向之迈进。朱有华则是由无数个短期目标层层推进,金字塔式地往上推进。前者是封闭式的,但后者是开放式的,我们无法预计最终他会停留在哪里。但是共同的一点就是要有理想,只有敢想才敢做。

    敢想不只是去想能不能实现,有些时候当你站得够高,个人理想往往是超乎个人的,成为一代人或一批人的共同理想。在朱有华的周围,攻克脑死亡器官移植难题不止他一个人想过,也不止他一个人在技术上过硬,但真正敢于承担风险的却只有他一个人。原因或许就在于他对于理想的那份执着比别人多了一些,而且恰好有那么一些如同阿姆斯特朗妈妈般的院方领导,给他敢于去想并去实践的环境。

    永远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逐,更不要忘记即时更替理想。除了钦佩,朱有华教授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启迪。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31期, 百拇医药(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