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1280909
保康一借义诊名义无证售药者被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2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8.22
     本报湖北讯 近日,保康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乡村药品信息员的举报,查处了一起借义诊名义无证销售药品案。

    该局接到辖区内马良镇潮水村药品信息员举报称,有人在村里以义诊为名,向村民销售药品。考虑到县城到该村是80多公里的山路,该局一方面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前往调查核实,一方面缁巴ㄖ砹颊蛞┢沸茉鼻巴私馇榭觯⒎乐?br>药贩逃跑。两个多小时后,赶到的执法人员在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协助下,在药贩乐某的面包车上查获药品脂脉康胶囊57盒,用于血脂检查的显微镜1台,检测报告33份,发票1本。经查,乐某没有药品经营资质证明。此案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彭兴国 阮班寿)

    ■编辑提醒:

    这一案件的查处得益于药品信息员将药贩无证销售药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通知药品监管部门,得益于药品协管员及时协助药品监管部门执法,更得益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监督网”的有效发挥。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有效,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全面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专门聘请的有关人员。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作用,不但能加强群众监督网络建设,掌握农村药品市场现状,而且可把监管触角伸向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编者需要提醒的是,药品监管部门在完善监督网络的同时,切莫忘记对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因为处在监管最基层的他们,犹如药品监管的“眼睛”,只有时刻擦亮这双“眼睛”,执法人员才能随时掌握违法行为的动向,才能进一步打击涉药违法犯罪行为。

    本文章属学术性探讨,除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外,不作为执法依据。, 百拇医药(彭兴国;阮班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