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 名案研究 > 资料
编号:11148008
方药中治慢性肝炎医案赏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2期
[案例一],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案,[案例二]肝肾阴虚、湿热邪盛案,[案例三]肝病及脾案
     [案例一]

    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案


    陈某,女,42岁,1977年1月6日初诊。

    患者于1964年因肝功能异常,作“肝穿”,确诊为慢性肝炎,持续未愈。近1个多月来感疲乏无力,肝区隐痛,腰酸腿软,小便黄。肝功能复查:TTTl6

    U,TFT试验(++),A/G=4.0/3.0,GPT正常。患者来西苑医院治疗。其面微亦,唇淡红稍干,脉沉细数,舌红苔薄腻,证属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拟滋肾养肝疏肝,佐以清热利湿,用加味一贯煎合减味三石汤。

    2月8日二诊:前方服20剂,肝区痛减,精神渐振,于2月5日肝功能复查,TTT试验、TFT试验及GPT均正常。惟近日纳谷不香,夜眠不酣,脉沉细无力,舌微红,改投滋肾养肝、助脾益气之剂,调理旬余而愈。

    [评析]

    方药中先生对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十分强调《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论点。以传染性肝炎而言,其在急性期当以“邪气实”亦即湿热蕴结为主要矛盾,如转为迁延性、慢性肝炎,病程既久,正气已虚,矛盾已发生了转化。证之临床,多数患者虽湿热犹存,却多伴头晕目眩,疲乏无力,劳累后肝痛,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舌红,脉弦,低烧等肝肾阴虚见证。因而方药中先生认为慢性肝炎在脏腑辨证的定位上大多在肝肾,定性上大多是阴虚。诚然,不少患者在病程中仍有湿热残留不去的问题,但从本质上考虑,治疗应着重扶正,或采取扶正兼以祛邪,亦即标本同治之法。

    基于前述,拟定了加味一贯煎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主方。其组成是北沙参五钱,麦冬、当归、柴胡、姜黄、郁金、杞子(或用夜交藤一两代)、川楝子各四钱,细生地、丹参、鸡血藤各一两,薄荷一钱。本方即在魏玉璜一贯煎的基础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