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2434
中医中药对其它肺外结核的治疗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5日
     二、骨与关节结核

    (一)概述

    骨结核中医称流痰,系发生于骨与关节的结核性化脓性的疾病,可在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所以命名为“流痰”。后期可以出现虚劳现象,因此又称“骨痨”。

    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很慢,化脓亦迟,溃后不易收口。因发病在骨与关节,故多数损伤筋骨,轻则形成残疾,重则危及生命。

    本病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发病部位以脊椎为最多,其次为下肢、上肢。

    流痰一病,在中医文献中清代前大多混淆在阴疽(无头疽)、流注及鹤膝风等疾病中论述。清《疡科心得集》才开始把它区别开来,如说:“附骨痰者,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纯阴无阳之症。小儿三岁五岁之时,先天不足,三阴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隐隐彻痛,遂发此疡。”并指出症状的特点是:“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仍不消,元气日衰,身体缩小,面显鸡胸鳖背之象。唇舌干焦,二便枯秘,或脾败便泄,饮食少纳,渐成童痨而毙。”以后《马培之外科医案》及《医门补要》等书亦续有阐述。
, http://www.100md.com
    关于本病的病名,文献中尚有许多名称,如发生在背脊的叫龟背痰;在腰椎两旁的叫肾俞虚痰;在环跳部的叫附骨痰;在膝部的叫鹤膝痰在足踝部的叫拐痰等。但无论生在何处,其病因,症状和治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统称为流痰。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致病原因,多为先天不足,骨胳柔嫩,或有所损伤,致使气血失和,风寒痰浊凝聚,留于骨胳,才发本病。流痰的形成,与肾脏的亏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肾主骨,肾强则骨易合而骨质坚强,外邪不易侵犯,反之则生长有障碍而骨质疏松,外邪才有隙可乘。总之,流痰的形成,先天不足,肾亏胳空是病之本;而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或有所损伤,则是病之标。在整个病程中,其始为寒,其久为热;既有其先天不足,肾亏胳空之虚,又有其气血不和,痰浊凝聚之实;当其化脓之时,不仅寒化为热,阴转为阳,而且肾阴不足的情况更逐渐显露;此后阴愈亏,火愈旺,所以在病之中、后期,常出现阴虚火旺的证候,由于病久脓水淋漓不断,脓是气血所化,故又可出现气血虚的症状。
, 百拇医药
    骨痨初起时骨内虽有病变,而外形并不明显,既不红热,又不肿胀,仅觉患处隐隐疼痛,继则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疼痛加剧,但全身情况尚无明显变化。日积月累,在原发或继发部位渐渐肿起,身热朝轻暮重,此为寒化为热,进入酿脓阶段,如脓已成熟,则患处出现透红,按之应指。破溃之后,疮内流稀脓,或夹有败絮样物质,久则疮口凹陷,周围皮色紫暗,形成漏管,不易收口。如病变在四肢者,则肌肉日渐萎缩;病变在颈椎,胸椎、腰椎者,则四肢不遂,或浊痰不用,甚至二便失禁。若病久元气不支,而身体日渐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无华、畏寒、心悸、失眠、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虚大者,此属气血两亏。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此属阴虚火旺,到此阶段,则渐成骨痨,预后较差;倘脾胃未败,亦有治愈可能。凡病变在大关节者,治愈率较低,若在小关节者,则治愈率较高。

    除以上辨证方法外,也可根据出现以下的特殊症状,以诊断各部的病变。

    颈椎部:患者以手托下颌,而呈颈缩俯形之态,其脓肿多出现于颈部。
, http://www.100md.com
    胸椎部:脊骨外突,行路时常以两手支持腰胁,小儿若患此症,在俯卧时如将两腿向后拉高,则腰部不呈正常前凸曲线,相反地保持僵直状态与大腿一齐抬起,其脓肿大多出现于少腹、髂间或大腿内侧。

    髋关节部:患肢关节不能伸直或弯曲,两臀部肌肉不对称,患肢先长后短,稍有跛行,患处不痛,痛仅在膝部。其脓肿可出现于原发病变附近,或大腿外侧较远之处。

    肘、膝、腕、踝部:受累关节肿大,上臂和前臂肌萎缩,关节呈梭形状屈伸不利,脓肿出现在原发病变附近。

    指关节部:以中指的掌指关节较多,指关节肿大形如蝉肚,脓肿穿破在原发病变附近。

    (三)鉴别诊断

    (1)附骨疽:大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起病较块,开始就有高热,病变处呈胖肿,疼痛也比较剧烈。
, 百拇医药
    (2)流注:发于肌肉,无固定部位,随处可生,大多为多发性,起病较块,疼痛较轻,成脓较快,溃后亦容易收口。

    (3)历节风:本病虽亦生于关节,日久也可出现

    肌肉萎缩,关节变形,但初起即有寒热、汗出,肢节窜痛无定处,且有多发性关节炎病史。

    (4)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10—25岁,病灶多在肩关节下方或膝关节上方,初起隐隐疼痛,皮色渐变紫黑,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紧贴于骨,掣痛难忍,终不化脓。

    (四)辨证论治

    1、阴虚阳凝

    主证 全身无力 、面色苍白、形寒怕冷,患处肿胀,隐痛,苔薄白,舌质淡红或胖嫩,脉沉细。

    治则 温经散寒,通络化痰。
, 百拇医药
    方药 阳和汤加减:熟地、炙黄芪、鸡血藤各30克,党参、当归、干姜、赤芍、怀牛膝各15克,肉桂、白芥子、熟附子、炙甘草、鹿角霜(冲)各10克,地龙12克,麻黄6克。

    2.阴虚内热

    主证 午后潮热,盗汗、遗精、不寐,消瘦、患部漫肿无头,可自行破溃,脓水清稀,持续外出,久不收口,舌质嫩红,苔薄、脉沉细或细数。

    治则 滋阴补肾,通络化痰。

    方药 加味清骨散:党参、黄芪各20克,玉竹、丹参各15克,当归、白芍、青蒿、银柴胡、知母、地骨皮、鳖甲、丹皮各12克,胡黄连、炙甘草各6克。局部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用生肌玉红膏纱条粘附滚脓丹(红升丹30克,广丹90克,冰片4克,麝香1克,共研细末)填塞窦道,外敷消毒纱布,2日换药一次。

    3.气阴两虚型
, 百拇医药
    主证 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疮口凹陷,脓水清稀,瘘管周围皮色暗褐,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

    治则 补养气血,滋补肝肾,佐以托毒外出。

    方药 托里消毒饮加减:党参、黄芪、熟地、鳖甲、龟版、茯苓各15克,焦白术、川断、黑杜仲、当归、鸡血藤各9克,山药、乳香、没药、穿山甲各4.5克,甘草3克。

    骨结核脓肿溃破,先用五五丹提毒去腐,再敷七厘散生肌敛疮收口。

    (五)其它治疗方法

    1.外治法 初起可选用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外敷,或配合隔姜炙,雷火神针炙等法,以促其消散。破溃后,瘘管长期不愈合,可用九一丹或五五丹管线插入,或用骨痨散为细末作成药线插入以提毒去腐。若脓肿干净,疮面红活时,可用附子饼炙熨,以宣散寒凝,其后用生肌散或生肌象皮膏收口。
, 百拇医药
    2.刺血疗法 取委中、阳交、足三里、委阳、上巨虚、阴陵泉和阳陵泉、委上等穴或其周围显露血管,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使之流出紫黯色瘀血约10---20毫升,血止拔罐,约3分钟去罐,继以2%碘酒棉球涂之。

    3.单验方

    (1)服用乌白散(蜀黍炭2.5克,乌蛇3.5克,乌木屑珍珠各0.5克,百草霜7.5克,白花蛇1.5克)。有窦道而久不愈合者,配合外用红丹粉(红升丹、白降丹各2.5克,轻粉、煅石膏各0.5克,或制成药条放入窦道或创面上引流并祛腐生肌)。结果:骨结核病例中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16例,无效7例。

    (2)结核散:白芨50克,川贝15克,炒大麦面20克,砂糖275克,雷米封5000毫克,共研极细末。3克/日2次口服。

    (3)加味犀黄丸:乳香、没药各50克,麝香3.5克,汉三七13克,犀牛黄1.5克,用大黄米面50克,制粥与上药面为丸,每丸重2.5克,每晚睡前1丸用温元酒化服。
, 百拇医药
    (1)阴虚火旺、肿痛化脓者予当归12克,赤芍、乳香、没药、穿山甲各4.5克,鳖甲、龟版、银花、连翘各15克,山药3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六) [预防预后及护理]

    本病预防首先要按时接种卡介苗,避免接触结核病人,注意营养和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在患病之后,要积极系统地治疗,使关节功能损失尽可能小。要按疗程坚持用药,彻底消灭结核病灶,以防复发。其预后一般较好。

    (七)[各家经验荟萃]

    张秀兰报道:用狼毒、大枣(洗净)各1000克,加水300毫升,加盖,烧开后用文火熏蒸4小时,弃狼毒,取大枣备用。大枣5枚/日3次口服,无不良反应,改用10枚/日3次口服,直至感到轻微头晕止,原量维持,头晕消失,再增3—4枚,服至痊愈。脓肿切开或窦道形成,外用祛腐生肌膏(儿茶30克,乳香、没药各20克,血竭15克,冰片10克,轻粉6克,珍珠5克,麝香0.5克,香油1000克,白腊70克,熬膏),日1次。30日为1疗程。本组46例,治疗1—6个月,结果:痊愈4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4;(3):32]
, 百拇医药
    齐现涛报道:骨痨复元汤治疗骨关节结核200 例。本方含当归、生地、,丹皮、女贞、骨碎补、枸杞各12克,黄芪、熟地、龟版、川断各15克,金银花30克,土鳖虫10克。阴虚潮热加黄柏、鳖甲柴胡;脓肿形成加白芷、白芥子、麻黄;瘘管久不愈合、气血双亏加阿胶,、首乌、党参、白术;病变关节疼痛重加乳香、没药,或三七。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儿童量酌减。病灶范围大、破坏重、发展快配合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脓肿表浅,范围较大,可穿刺抽脓,抽后注入链霉素1克,加压包扎,或切开排脓引流;瘘管外生腐肉用1:2红升丹、白降丹细末加等量,熟石膏拌匀,外撒;瘘管引流不畅,用红升丹、冰片、制乳香、没药、熟石膏,制成药捻,或将药粉撒在凡士林引流条上,插上瘘管;脓液排净,病灶稳定改用生肌玉红膏,结果治愈128例,好转6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山东中医杂志 1992;11(6):20]

    周化熙报道:治疗骨结核骨髓炎,药用马前子、煅自然铜、地龙、当归、生草乌各50克,乳香75克,没药、干姜、茯苓各30克,僵蚕35克,五灵脂5克。上药共为细面,5岁1克、6—10岁1.5克, 11—15岁2克、20岁以上2.5克,均日3次,温开水冲服。雷米封片剂常规用量。随症配服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营丸。外用白降丹、二八丹、自制黑膏药(大黄、黄芩、白芷、当归、乳香、没药、麻油、铅丹为基质炼制。)病变部位以内服、外用药相结合。部位较深的以丹钉垂直插入法,外贴黑膏药。117例平均治疗521日,痊愈112例,显效1例,未愈4 例,痊愈率占95.7%。[内蒙古中医药 1992 ;11(4) :5]
, 百拇医药
    陶慕章等报道,辩证治疗骨痨85例,分三期治疗。(1)初期:属寒痰凝聚,络道失宣。宜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用阳和汤加减,并服三味散每日9克,有肿胀者外敷克疔膏;无肿痛者用阳和解凝膏外贴。(2)中期:出现阴虚火旺症候,如冷脓疡已形成但未破溃者,仍以阳和汤加减。阴虚者用龟鳖地黄汤;若脓疡波动明显者,可穿刺吸脓。外敷克疔膏加桂麝散或丁桂散;肿如不消应切开排脓,用五五丹药线引流 并敷克疔膏。(3)后期:出现正气不足,无力化腐成脓者,宜阴阳双调、气血双补,以骨痨汤内服。外治:有死骨者,应先清除,如有瘘管狭小,用药钉扩张,待脓及腐肉减少后视脓液之厚薄而选用剥复散或九一丹药线引流,疮口凹陷不收者,用蜈蚣粉;疮口凹陷无脓液时改用八湿膏。85例中痊愈59例,好转25例,无效1例,作者强调治疗骨痨应处理好内治和外治、动和静、攻与补、收口与扩创的关系。[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 ;(2):15]

    俞朝栋等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椎结核131例。内服骨痨汤(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赤芍9克,徐长卿12克,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 克,当归18克,皂刺15克,川牛膝、甘草各6克)骨痨片(蜈蚣、天龙、地鳖虫各60克,制乳没、三七粉、红花各30克,炮甲15 克,共研细末,加辅剂压片,)或阳和化疽丸;外用含汞丹剂;配用抗痨药,结合病灶清除术等治疗>1年者111例中治愈97例(87.4%),进步9例(8.1%),无变化 5例(4.5%)有效率95.5%<1年20例,临床治愈18例,进步2 例,其中截瘫26例,进步4例,无变化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1):39]
, 百拇医药
    王建平报道:土蚣丸治疗骨、淋巴结核9例。本品含地鳖虫30克,蜈蚣10条,全蝎、乳香、没药各60克,土茯苓120 克,土贝母100克,共研细末,与白面(炒半熟)300克,混匀,水丸成600粒,口服6粒/日3次。(1)结核未成脓者,用穿山甲、橘核、栝蒌仁、荔枝核、山楂核、海藻、昆布、川楝子各10克。水煎,日3次,冲服本品(下3组服法同此)(2)结核脓成未溃,配用夏枯草、鱼腥草、白花蛇草各15克,蒲公英、银花各20 克,连翘10克,白芥子6克,(3)结核已溃久不敛,配用珍珠母、鳖甲、牡蛎、当归、熟地、阿胶各15克,玄参、银柴胡各10克,五味子6克黄芪30克,(4)结核敛口恢复期,配用党参、山药、白术、莲肉、石斛、麦冬、花粉、秦艽各10克,甘草6 克,共治9例。结果:治愈6例,(2例属疮口久溃不敛者,均在4个月内愈合),有效1例,无效2例。(江苏中医杂志 1987 ;8 (2):32)

    刘克墀报道:治疗髋关节结核87例,虚寒凝聚期用麻黄、白芥子各10克,赤芍15克,痰热脓毒期用黄芪30—40克,鳖甲20克,百部、黄柏各10克,溃破流脓期用黄芪30—40克,白术15克,红参、巴戟天各10克,鹿角胶20 克(烊化)。均日1剂水煎,兑服夏枯草流浸膏(夏枯草1000克,加水头煎600毫升,久煎2次,合并药液,加热浓缩,再加白芨末和蜜糖各250克,熬成流浸膏,候冷,用瓷缸收藏),10—15克/次口服,3型均外用木鞭芙蓉膏(木芙蓉根皮晒干,研末,加麻油适量调成软膏)分别加冰片少许;红升丹1.5—2 克,血余炭、百草霜、鸡内金炭各5克,敷于患部,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结果:临床痊愈58例,好转26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96.6% [浙江中医杂志 1994 ;29 (4) :164]
, 百拇医药
    赵凤莲用去痨散外用治疗骨结核95例(中医函授通讯 1993 <6> 19)药用麝香5克 冰片3克 赤石脂6克 红花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共为细末,调匀,每次将药粉撒于患处用药布包扎,早晚各1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骨结核95例,结果痊愈72例,显效15例,好转8例。

    高志海用骨结核丸治疗骨与关节结核7623例。药用熟地、当归 鹿角胶 人参 白术 山药 甘草 百部 肉桂 生龙骨 丹参 麦芽等,结果治愈6616例,显效791例,有效144例。

    曹殿明等用骨疽胶囊治疗骨与关节结核50例(中成药研究1988 (4)20)药用人参 黄芪 当归 红花 蒲公英 鹿角胶 穿山甲 补骨脂等制成胶囊,每日2次,每次2—5粒,90—120天为一疗程,治愈17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92%。

    刘文渊用中九丸治疗骨结核38例(中医杂志 1958 (5) 321)药用1、灵药3克 金丹3克 银翠1.2克 锅烈6克 2、锅烈18克 金丹9克 石膏12克 灵药9克 蟾酥6克 熊胆9克 珍珠9克 银翠12克 麝香3克,用枣泥500克合药与枣泥混匀,丸如绿豆大,日服2—10丸,服至毒尽,服药期间忌食萝卜,豆浆疔疮及纯阳火证切不可服,血虚阴虚火旺者慎用。治骨结核38例中,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
, 百拇医药
    杨德昌用自炼白降丹治骨结核10例,(江西中医药 1981 (3) 21)药用朱砂 雄黄各6克 水银30克 硼砂15克 火砂 食盐 白矾 皂矾各45克 如法炮制,制成药条插入脓腔或窦道,治疗10例骨结核溃破患者,结果痊愈7例,无效3例。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用结核散治疗骨与关节结核32例,(中医杂志 1958 (11) 726)药用蜈蚣 全虫 庶虫共为细末,按比例混入鸡蛋,内搅匀蒸熟,即可服用。每日二次,每次10克,结果治愈26人,接近治愈1人,大部好转4人,好转1人,总治愈率81.3%,有效率100%。

    谢景龙等用结核灵插管冲洗治疗骨关节结核性窦道81例,(中国医药学报 1991 6(2 ) 36) 药用连翘 二花 蒲公英各250克 黄柏300克 川贝20克 蜈蚣10条制成2500毫升液体冲洗结核窦道,同时配合内服中药,结果治愈80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