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301
“名誉院长”赋予专家行政话语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98期(总第2353期 2006.08.25)
     一个月前,河北省石家庄市6家市属医院的普通员工都不约而同地议论着一件事:在市卫生主管部门的直接任命下,6家医院的十几位知名医疗专家都升任为医院的名誉院长或名誉副院长。让人纳闷的是,专家们所担任的行政职务之前一律冠有“名誉”二字,这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12名医学专家:

    获名誉院长、副院长职务

    记者从石家庄市卫生局了解到,该局不久前推行的“任命知名医学专家担任名誉领导”的做法是一项创新举措,旨在“引导和鼓励广大卫生技术人员立足本职、钻研业务、刻苦成才,在整个卫生系统形成一种浓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据悉,首批被任命的12名医学专家,皆为长期以来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知名医学专家,都是在某个学科享有盛誉的学术带头人,大多数人还担任着一些学术团体的职务,他们代表了省会市属医院的顶尖水平。今后,该市卫生局还将继续通过任命名誉院长、名誉副院长这一途径,引导专家专心致志搞业务,并鼓励已担任行政领导现职的专家改任名誉院长或副院长。
, 百拇医药
    石家庄市卫生局局长闻宏海向记者介绍,任命知名医学专家担任名誉院长职务的做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充分征求了几家市属医院管理层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充分征询了医疗专家本人以及广大医护人员的看法,并明确了这些名誉领导的新待遇和权利。

    按有关规定,这12位名誉院长、副院长享受“三不三有”待遇,即:名誉院长、副院长不占领导班子职数,不参与领导班子分工,不参与日常管理活动;但具有日常管理建议权、学科发展评议权和业务骨干推荐权。也就是说,名誉院长们的主要职责还是推动医疗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同时注重年轻医学人才的培养。

    专家“领导”:

    管理优势值得期待

    此举一出,业内叫好声一片。有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在医疗界形成的观念里,无论你的学术水平有多高,如果专家没有成为医院管理人员,是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尽管这种观念不对,但客观上来说还是影响着很多医学专家的价值取向,导致那些没能当上行政领导的医学专家们的心理上时常产生一种失落感,不利于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通过任命他们担任名誉领导,至少能让专家们感觉到自身的水平得到了认可,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这对医院管理和科室建设来说,无疑将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 百拇医药
    “这一做法的根本用意就在于表明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对这些专家的重视和信任,这也许能为医院的发展打造一个优秀的‘智囊团’。”业内人士评价。

    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三不三有”待遇的高度评价:“必须承认,以有没有担任行政管理职务作为评价个人自身价值的标准在医疗机构并不少见,而那些没有担任行政职务的医学专家们连基本的建议权也不一定有,这从医院管理和发展的长远来看,显然是不明智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医学专家都很在乎所谓的行政管理权,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专家们对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以及年轻骨干人才培养方面就没有好的经验和建议,给这些由专家担任的名誉院长、副院长们以‘三有’权利,其实也就获得了来自这些医疗专家们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尤其是在学科建设和年轻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医学专家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这也是最值得期待的。”这位副主任医师激动地向记者陈述了他的理解。

, 百拇医药     石家庄市卫生局医政处一位官员也承认,以主管部门出面的形式来任命这些专家为几大市属医院的名誉院长和副院长,非常正式,也很严肃。在向这些医学精英们表达主管部门、医院对他们个人价值肯定的同时,也是鼓励他们能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到医院的发展和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来,贡献其更多的价值和智慧。

    定位“名誉”:

    利于大型医院两类人才规划

    对于这一做法,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科刘何根和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的曹长列均认为“可能对大型医院的意义更大”。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医院管理层人员基本上都由业务骨干组成,但在众多的中小医院,中高级职称的医学技术人员一向比较缺乏,因此这些人基本上已经被安排到了管理者的岗位上。而那些三级大型医院就不一样了,医院里人才济济,中高端人才比比皆是,显然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安排到行政管理岗位上。

    “医院人才的发展方向显然不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大方向,这由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方向而定。但无论是技术型人才还是管理型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能做到安心各司其职才是最终要求。”闻宏海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医学专家从事自己熟悉的工作肯定如鱼得水、挥洒自如,但却不一定熟悉管理,好专家未必是一个好院长。让专家只是当‘名誉’领导,既能让专家们感受到价值认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同时也更适合他们自身职业的发展,避免他们为职务所累。毕竟这些医学专家如果为了行政职务而丢了自己的医学专长是非常可惜的。”
, 百拇医药
    刘何根对闻宏海的观点也表示赞同:“从人才管理的角度而言,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是当前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所在,而且他们的分工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互相不可替代,因此作为一个目光长远的医院管理者而言,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势必应该清楚地看到不同人才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意识到各自肩上背负的责任和目标,并在工作中安心各司其职。同时管理者还要能通过管理的干预,有意识地为不同类型人才设计出更好的职业发展规划,以最终实现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储备和积累。”

    “名誉领导”

    权限尺度考验管理者

    业界对石家庄市这一做法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善意提醒:“在我国现行的机制下,名誉院长和副院长其实是非常高的地位,有这样的正式任命,表明了业界对专家们的重视。但是毕竟这些名誉院长和副院长还只是一个虚职,他们没有真正的管理权限,而所谓的‘日常管理建议权、学科发展评议权和业务骨干推荐权’的尺度到底该如何评价?如果他们越权了该怎么办?主管部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
, http://www.100md.com
    刘何根就提出:“其实,我们都是在假设这些医学专家以及医院现职管理者在完全公正客观的前提下,来分析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但是现实中,人对人的管理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名誉院长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中肯可行,并被采纳,这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但是如果因为双方中任何一方有失公正客观,或者从各自所处位置不一样对同一问题理解有偏差,又或者双方沟通不畅,专家提的建议和意见被管理者认为不可行不予采纳,专家们会不会不服气甚至唱反调?如果现职管理者对这些名誉院长、副院长们提出来的建议和意见阳奉阴违,最终使他们失去继续建议、评议的信心和动力,名誉院长、副院长的创新举措也就流于形式,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这是现职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如何在这方面掌握好一个尺度非常重要,对其管理水平是一大考验。”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32期, http://www.100md.com(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