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56477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5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29日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3期第22卷 针灸经络

    作者:梁凤应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530021 南宁市河堤路72号

    关键词: 胃轻瘫;糖尿病性;针灸疗法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其中10%表现出早饱、嗳气、厌食、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胃轻瘫〔1〕。1996年5月~1998年12月,笔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住院病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8.1±4.8岁。糖尿病史均在5年以上,均为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8~11.0mmol/L
, 百拇医药
    11例,11.1mmol/L以上4例。其中12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及眼底病变,3例伴有糖尿病性肾病。按《3200种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15例均诊为糖尿病胃轻瘫。均为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加用吗丁啉或西沙必利等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者。

    2 治疗方法

    在合理饮食、继续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主穴:取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中脘。配穴:纳呆、乏力甚者加脾俞、阴陵泉;怕冷、尿多者加肾俞;呕吐频繁加内关、公孙,均取双侧。

    操作方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1.5号毫针,采用快速进针法,刺入3~5cm,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出针后在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用艾条温和灸10min.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
, 百拇医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3〕 显效: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消失,血糖控制良好,无反复;有效: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但有时反复者;无效:上述症状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 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显效的12例2~3个月后随访症状未见复发。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73岁,1998年5月2日初诊。腹胀、恶心、呕吐,反复发作5个月。有Ⅱ型糖尿病史13年,长期使用普通胰岛素治疗,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1998年1月开始反复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空腹血糖7.8~13.8mmol/L,用胰岛素每天达40U,加用吗丁啉、西沙必利等未见明显好转。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可见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未发现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钡剂滞留时间超过5h.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在继续按原方案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停用吗丁啉、西沙必利,采用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中脘、脾俞、阴陵泉,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留针20min,出针后在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阴陵泉用艾条温和灸10min.3天后症状减轻。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食欲正常,无恶心、呕吐、饱胀感,血压、血糖控制良好。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
, 百拇医药
    5 讨论与体会

    根据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消渴”、“呕吐”范畴。本病症多因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伤,脾胃亏虚,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所致。故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阴。取胃经合穴足三里,募穴中脘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疏通气机。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健脾益气养阴。太溪补益命门,扶正培元。加上温和灸能温煦脾胃,调节阴阳,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的神经节段与同节神经支配的胃肠道发生形态和机能上的联系,在各级神经参与下,针刺足三里对胃肠道生理活动进行双向调节,而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4〕。针刺三阴交对生理功能正常的胰脏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对非胰岛性糖尿病患者,针刺三阴交可使血糖降低〔5〕。本组15例均为服用吗丁啉或西沙必利等药无效者,采用针灸治疗总有效率达93.3%,提示针灸疗法对本病症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清华,王秀玲,胡静芳.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评价.上海医学,1998,21(4):224.

    2 贝政平.3200种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970.

    3 章其春,庞佐唐.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1998,6(4):47.

    4 陈关毅,陈为妮.针刺足三里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6,15(6):20.

    5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3~18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