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61860
昔日太医院 今日大杂院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96期
     清代是距离我们今天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太医院的御医任锡庚曾撰有《太医院志》,对于清太医院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初在清顺治年间设立的太医院仍沿用明太医院的旧址,在钦天监的南部,钦天监是清朝掌管天文、历法、数学及地理测绘的科学机构,这个位置在今天的正阳门内以东的东交民巷内。有三重门,正对着门有照壁,“太医院”三字是用黑漆书写于朱色立额牌匾上。院内设有大堂五间,堂内悬挂着康熙皇帝《赐院判黄运诗》:“神圣岂能在,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黄运在清康熙年间曾经任太医院的左院判。大堂里的地板也是乾隆时期御赐的。在大堂的左边南厅有三间房是御医们的办公室,大堂右边北厅有三间房为吏目办公室,堂内还挂着吏目陶起麟画的八幅骏马图。南廊房为医生厅、恩粮厅、效力厅,北廊房为首领厅、教习厅,这里主要是太医院培养医学学生的地方。北厅再往北为藏书的地方,承接大堂的过厅叫做二堂,二堂之后就是三堂,三堂有五间房,堂额写有乾隆御书的“诚慎堂”三字,这里是太医院的管理者院使院判的办公室,堂前还种了很多竹子,南边还有专门的厨房和茶房。其他一些群房以及偏房则是门卫、听差住所,还有一些作为库房。太医院大堂后面是先医庙址,用以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此外还有药王庙,庙里还供奉嘉靖年造的铜神。

    东交民巷的这个清太医院规模非常大,但是光绪二十六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这块地方全部被划为俄使馆区,太医院只能迁出。开始是四处借址,先借御医白文寿在东安门内大街的家为太医院公所,后来又租赁了东安门北池子街的大悲观音院做办公用,为此御医顾元灏还作诗感慨:“何事人间满目痍,当年曾作殿中医,方欣院署依然在,争奈题名是大悲。”直到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在地安门外当时兵仗局东边一处内务府抄产的一块地上,开始修建新的太医院,新太医院兴建花了三年时间,规模小了很多,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这个地方曾被变成私立两吉女子中学,后来又改建成一个工厂。今天其遗址尚存,隐没在地安门东大街111号、113号、117号这3个相邻门牌背后的寻常宅院的就是当时太医院东、中、西三个院落。111号现在是一家已经关闭的餐厅。113号、117号当时是太医院院官的诚慎堂及首领厅、医学馆所在,现在已经成为居民大院。(选自《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 百拇医药(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