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531
体检:医院第三经济支柱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1期(总第2356期 2006.09.01)
     【编者按】

    本报《医院周刊》8月25日头版提到:体检等风险低的业务已成为风险投资机构青睐的对象。不过,由于中国的体检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尽管存在诸多的不规范和不合理之处,但成长空间还是很大的。体检,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医院发展的第三支柱”。

    本文作者之一的张臻先生在健康体检行业有较丰富的经验,曾在某国内知名体检机构全程参与从筹备到开业的整个过程。为了让更多的医院管理者对体检市场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指导,文章在搜集、整理了大量行业相关资料的同时,结合个人对健康产业的认知和经验,对中国体检市场进行概括分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医检分离”日渐盛行

    从独立性看,健康体检机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附属于一般综合医院的,另一类是独立的体检机构。独立体检机构通常“医检分离”,即将医疗诊治和健康体检作明确的划分。独立体检机构把做体检的人群定位为没有生病的健康人,给予健康人体检专用的空间,不和病人混在一起;做检查用的医疗设备也是专属的,不与病人共用。医院是为病人服务的,独立体检机构则为健康人服务。
, 百拇医药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倡导“医检分离”。世界三大健检中心──英国BUPA健检中心、日本PL东京健康管理中心、台湾美兆MJ诊所,都是独立的体检机构。BUPA是英国最大的健检中心,在英国共有32家健检中心,会员遍布世界180个国家以上,目前在西班牙、泰国、香港、沙特阿拉伯、爱尔兰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医检分离”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深入人心。例如在日本,70%的人是在独立体检中心体检的。发达国家倡导的“医检分离”概念近两年正逐步被国人所接受,体检已经从医疗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产业。

    体检市场前路渐明

    中国“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定期体检”,这一市场引来各路资本蜂拥而至,纷纷投资设立体检中心。北京的体检中心在日趋增多,长三角、珠三角正处热潮之中。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都开设了体检中心,体检已经成为医院继治疗、药品收入之后的第三根经济支柱。

    目前中国的体检市场主要四分天下,为医院、疗养院、门诊部和健康体检中心所占领。其中,医院由于场地条件所限,使参加体检的健康人与病人共用一套医疗资源,易产生交叉感染,加上医院的国营体制导致服务态度、质量差,致使医院附属的体检机构竞争力不强。民营资本如欲进入医疗行业,最适合进入低风险高暴利的体检行业。
, http://www.100md.com
    投资医疗行业,民营医院已经风光不再,主要是面临四大困难,一是难以进入医保,二是公信力不足,三是多数民营医院价格昂贵,四是医疗纠纷责任难以承担,若出了医疗纠纷,很容易把苦心经营的品牌毁于一旦。

    民营资本如进入体检行业,则以上困难全部不存在。因为,体检本来就是自费项目;国营医院的体检大多数是走过场,也无太多公信力;价格与国营医院差不多;由于没有治疗项目就不存在医疗纠纷。更关键的是,体检中心比民营医院的利益空间还要高。

    我国基本符合健康定义的健康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有20%处于疾病状态,剩余的75%属于亚健康状态。从对象看,目前的体检分为健康体检和专项体检两种。健康体检是消费者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而进行的常规体检,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都有涉足。在参与体检的人当中,有85%以上属于健康体检。目前体检人群中,80%为单位体检、10%为招工体检,个人自愿体检的比例为10%,而作为散客的老年人、情侣、高级白领等正逐渐成为自愿体检市场的几大主力军。预计未来十年,健康体检的市场容量会提高五倍。
, http://www.100md.com
    有关专家保守估计,中国健康体检的市场需求每年最少约40亿元。例如上海,固定人口1800万,最保守估计10%的人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每人每年体检费300元,那么上海的健康体检需求一年就是5.4亿元,足够养活54个体检中心。

    新政策将出台

    卫生部至今没有正式出台专门针对体检中心审批、设置的相关规章制度,体检机构都是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立,设置“体检中心”没有政策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在全国,设置“门诊部”就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审批也没有难度。如设置“体检中心”,由所在省卫生厅审批。如设置“门诊部”,由所在市卫生局审批。不论设置“体检中心”还是设置“门诊部”,卫生部门均要求体检机构的医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从经营范围上比较,“体检中心”和“门诊部”没有区别。从名称上比较,“体检中心”比“门诊部”专业化、规模大、正规。也有一些体检机构,因设置“体检中心”未成,只能设置“门诊部”。在广告营销中弱化“门诊部”概念,强化体检机构注册商标,比如“XX体检”,也能弥补“门诊部”带来的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为了规范整个体检行业,卫生部于2006年3月起,正式决定起草《体检服务管理办法》,4月14日卫生部《体检服务管理办法》起草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从4月中旬到7月底,起草委员会成员已根据需要召开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研讨会,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同时进行文稿的起草工作并不断修改。

    “《体检服务管理办法》是针对全国体检机构的,因此各地的门槛应该有所不同。”据起草专家委员会秘书处陆希祥介绍,起草过程中许多专家建议体检机构的场地应限定在至少600平方米,但也引发许多不同意见。“许多保险公司自己的体检处和一些大专院校的体检站,都达不到这个条件,如果统一限定,很多机构都将被淘汰,这不利于整个体检市场的发展。”

    在《体检服务管理办法》中,除了提高体检机构的准入门槛、等级分级管理外,还可能就“体检服务医疗机构应有独立区域和专门体检设备”、“体检机构不能把体检者和病人混在一起”等一系列指标做出明确规定。

, http://www.100md.com     设置独立的体检场所,将体检人群与就医的病人分离,从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这是专家们的共识。起草专家委员会拟采取的对策是:分级管理。根据体检场所的面积、开展体检项目及服务内容,分为体检中心和体检站两级,实施分级对应管理。其中明确“体检中心”在实施体检后,必须加入健康管理内容,对体检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实施生活方式的指导等健康教育。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处处长助理钱文红表示,《体检服务管理办法》将着重于为体检机构设立一个准入门槛,同时对体检项目做出限定。“不能将体检的项目扩大到治病领域,借体检之名推销药品或保健食品被列入明令禁止之列。”

    据了解,截至8月26日,《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的起草已经完成,有望年底出台。

    选择合适的运营系统很关键

    通过对各地体检机构的分析,笔者认为,新建体检中心可以上午做普通体检,下午做上门体检、亚健康检查、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上门咨询,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场地资源。
, 百拇医药
    此外,在中国体检中心大品牌还未形成之时,要成为出色的体检中心,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模式,以人性化服务、差异化竞争打造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而模式,最关键在于运用了怎样的运营系统。

    与现有体检中心不同的是,新投资的体检机构把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核心竞争力全部浓缩到信息系统软件中,通过信息系统的高效实施,他人无法模仿,即便是在公司内部长期工作的人,也无法模仿。一般的软件公司因为缺乏实体运作而缺乏竞争力,一般的体检中心因为缺乏信息化而缺乏竞争力。但是,一旦两者结合,在传统的体检中心里通过软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先进的信息以及全自动体检、健康管理内容,那么,这样的体检、健康管理中心将所向无敌。

    而要做到差异化竞争,不能和大医院体检中心比医疗设备,大医院由于国营体制,采购设备往往不计成本,导致投资风险大;而且医疗设备贵,只是医疗设备厂商的竞争力,并不是体检中心的竞争力。因此,服务才是体检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连锁方式则是快速扩张的最好复制方式。
, 百拇医药
    体检中心的盈利靠的是开源节流、直接销售和低价位的医疗设备;标准化是依靠信息系统。只有高效的自动化信息系统软件,才能顺利实施管理思想、管理技术,才能准确快速地复制核心竞争力。北京美兆、北京慈济都是自己开发信息系统软件的,因为信息系统软件包含了他们所有的管理技术、管理思想,以后的标准化连锁也是主要靠信息系统软件。目前国内一项新开发的信息系统已经出现,该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管理系统(PACS)、排队系统、预约系统、病史采集系统、查询系统、团检报告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呼叫中心系统(Call Center)、传输系统、网站系统、财务系统、进销存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据一些健康体检中心的实际应用来看,现在的信息系统软件操作性得以加强。

    通过引进合适的信息系统软件,优化决定成败的十多个细节也非常重要。一是健康促进书,一般体检机构认为体检报告交给客人就算对客人完成任务了,根本没有健康促进的概念。二是团队报告,新的投资体检中心可通过先进的电脑软件,自动得出团队体检分析报告。三是体检报告,通过信息系统,可以轻松地把握每个医生的检查、诊断标准,达到标准化运作,控制体检质量。另外还有设备、场地、选址、流程、平面布局、报到、病史采集、交叉感染防控、留尿、抽血、预约制、会员制、健康教育、总结咨询、组织管理、医生的资质和技能等细节。
, 百拇医药
    体检市场之城市点评

    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共同举办的一项“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调查显示:上海名列榜首,北京紧随其后。综合实力排在前十位的城市还有深圳、广州、天津、南京、大连、杭州、沈阳和哈尔滨。经济指标综合测评排在前十位的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大连、苏州、无锡和杭州。这些城市以及其他主要城市的体检市场,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体检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下是不同城市体检市场简要概况。

    深圳

    深圳离香港非常近,香港到深圳极其方便。台湾美兆在香港的体检中心价格比较昂贵,3500~4500港元/每个体检套餐/每人。其新建体检中心开在深圳,价格在1500~2000元/每个体检套餐/每人,出于性价比的考虑,香港人会很愿意到深圳花一天时间体检,尤其是大批量团检客人,包车可使路费成本更低。

, http://www.100md.com     深圳目前没有独立的体检机构,只有医院附属的体检中心,规模较大的是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体检中心、深圳市罗湖医院健康检查中心、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其中深圳市人民医院保健体检中心设在罗湖区,面积2000m2,但体检和门诊同在一栋楼,医药味特别浓重,普通项目12~250元,抽血套餐210~662元,基本套餐243~1353元,体检大套餐1848~3743元。深圳市罗湖医院健康检查中心也在罗湖区,只有800m2,体检区域较小,接待能力不强,但档次较高,立体感强,基本套餐160~1280元,女性套餐120~1200元。

    深圳市卫生局没有关于体检中心设置许可方面的规定,只有门诊部设置许可的规定。

    杭州

    2004年,杭州12家拥有大型体检中心的医院体检平均收益在700万元左右,还有一些疗养院一年总收入在5000万元上下,加起来一年至少1.3亿元。这只是现有的体检消费额,而潜在的体检市场消费能力还非常巨大。
, 百拇医药
    杭州2004年的人均医疗消费额约630元,其中体检费用占人均医疗消费额的10%,约63元;而杭州的常住人口有680万,当中只要有一半人体检,体检市场消费额就超过2亿元。

    目前杭州大大小小的体检机构不下20家,其中包括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疗养院性质的体检中心,还有十多家代理体检业务的健康管理机构。每个体检机构对这个市场都抱着乐观的态度。某大医院体检中心一年要接待体检者5万人次,年收入接近2000万元,其他很多医院体检中心的收入也超过千万元,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体检中心独立起来,进行市场化运作,成为医院收入新的增长点。杭州体检行政审批难点在于浙江省卫生厅和杭州市卫生局在审批体检中心前,须召集体检中心所在地邻近的业主召开听证会并公告,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体检中心所在地邻近的业主因为辐射、医疗垃圾污染等原因否定体检中心的设立,那体检中心选址就必须重新开始。

    温州

    温州经济发达,私营企业主极多,温州当地又没有很发达的医疗机构、体检中心,缺乏水平高的医生,致使很多温州人特地到上海就医和体检。这个市场空白急需填补。
, 百拇医药
    温州市目前尚无一家独立的体检中心,只有医院附属体检中心,例如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而拥有独立使用的体检设备的只有附一医院一家。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自2001年10月成立体检中心以来,已经为6万多名客人做了体检,其中有三分之一是 “散客”。近几年体检人数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02年有2.2万人参加体检, 2003年有2.7万人,2004年、2005年则更多,现在每天都门庭若市,一般到9月份预约,体检时间就已经排到了年底。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自2003年11月起开始营业,迄今为止,已有2万多人来此参加了体检。附一医院体检中心开张后10个月的体检总收入约为1327万元。

    无锡

    无锡的经济发展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等大量的国际投资者。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体检中心进入江苏市场的首选地。
, http://www.100md.com
    无锡体检机构目前有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中心、华东疗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仁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无锡工人疗养院,其中有代表性竞争力的是无锡第一人民医院保健中心和华东疗养院。

    无锡第一人民医院保健中心2004年12月8日成立,场地用的是市一院的原急诊大楼,档次较低,但2004年也有2万余人前往体检,比2003年同期增长1倍左右。

    华东疗养院的档次较高,约80%的客人来自上海。

    北京

    近几年,北京的体检市场发展迅速。2002年,北京市有252万人次参加了体检,而2004年,参加体检的人次数则迅速上升到了352万人次,参加体检的人次增加了100万左右。以最低的体检费100元计算,仅北京地区的专项体检费每年就达到4亿元。

    随着体检市场的不断扩大,北京体检机构的数量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04年,北京市开展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有546家,其中大型民营体检中心约有10家左右,其他流动的体检队多达100多个。北京约有15%的体检者选择专业体检机构。很多医院都开展了健康体检服务,还有一部分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也开始介入到健康体检市场中,可见这一市场的诱惑力与潜质。
, 百拇医药
    北京独立体检机构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但由于体检市场足够大,每家体检中心效益都不错。在北京成立体检中心,如设置“门诊部”,由所在区卫生局审批,如设置“体检中心”,由北京市卫生局审批。为规范北京的体检市场,2004年北京市卫生局出台了《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和《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要求体检机构使用总面积不得低于400平方米,每个专业至少配有一名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的执业医师,体检机构应该配备检查床等54项基本仪器设备等。新《标准》提高了北京各体检机构的准入标尺,不能达标的体检机构将逐步被清理。

    上海

    上海的独立体检中心虽然较多,但市场仍然尚未饱和。主要体检机构包括:上海国宾医疗中心、上海望族国宾医疗中心、上海慈铭医院慈济体检中心等,其中有7家体检机构经营面积在2000 m2以上,2家为拥有5家连锁门店的连锁体检机构。有的体检中心定位极高,主推套餐价格在5000元以上,根据上海最近新批的体检机构名称分析,审批“医疗中心”或“体检中心”不大可能,审批“门诊部”没有任何障碍,直接申报“门诊部”并且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比较方便。
, 百拇医药
    广州、重庆

    目前广州的医院主要占据着中低端的体检人群,而高端人群反而选择到香港体检,广州有15%的人口属于高收入人群。

    广州本地人口加流动人口约有1000万人,如其中10%参加体检,平均消费400元的话,体检市场一年的需求就是4亿元;如其中20%参加体检,一年就有8亿元。

    广州体检市场很大,除了健康体检业务外,别的如广州市每年的新招生和毕业生就有30万人,加上机动车驾驶员、医药人员、征兵、饮食行业员工等需要,专项体检的人数大约在300万人次,体检市场的容量相当可观。

    据广东省卫生厅的报告获悉,2004年,广州市各大医院都设立了自己的体检部门或者中心,广州市各大医院三分之一的利润来源于医疗体检业务,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以2000多万元体检年收入在全市医院中摘冠。广州还有超过6家医院的体检中心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而这相当于一家中型综合医院的全年收入。

    重庆的体检市场从2000年开始起步,5年内市场容量从最初的10多万人次增长到50万人次,增长了近3倍;而体检中心的市场供应量也从最初的不到20万人次激增至现在的近200万人次,增长了近10倍。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33期, http://www.100md.com(张臻 韦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