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4期
编号:11162574
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定位的转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4期
     虽然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方法较多,但均处于改进和完善阶段。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项最新的研究比较了慢性房颤患者随机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该研究共入选145例慢性房颤患者,平均房颤病史5年,平均左房直径45 mm。患者被随机分为导管消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组,平均随访1年后,胺碘酮组仅有不足10%的患者能够维持窦性心律,而导管消融组有高达73%的患者能够达此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特别是心力衰竭的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Natale实验室报道应用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治疗连续94例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房颤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后,73%的患者房颤发作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高,LVEF虽有改善,但差异未达显著性。

    在即将面世的《美国房颤治疗指南》中,导管消融的整体定位已经从最后的治疗选择成为二线治疗,即只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即可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没有成为一线治疗是因为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导管消融是有创治疗方法,并具有一定的风险,大多数患者不愿在治疗初始接受该方法;②虽然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可从中受益;③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历史不过10年,目前的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报告多来自世界上大的电生理中心,而大多数医疗机构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不丰富,尚不宜推荐为一线治疗;④房颤射频消融长期随访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我们认为,在有一定基础和经验的电生理中心,导管消融治疗可以作为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和伴有卒中高危风险的持续性房颤的一线治疗。对于发作不频繁,但有卒中危险因素的阵发性房颤和症状性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患者不愿服用药物时,尤其是不能长期规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