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1166674
“阴阳”范畴的形成及内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阴阳,本指物体对于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诗经》的《大雅·公刘》说:“既景既冈,相其阴阳”。就是阴阳二字的本义。

    西周末年,周太史伯阳父用“阴阳”解释地震的起因,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周语》)可见,阴阳乃“天地之气”的内容,阳指阳气,阴指阴气。阴阳二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失而同失。伯阳父的这段言论是现存古代典籍中以阴阳为宇宙观的最早论述。

    《老子·四十章》以阴阳说明万物的构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显然,万物是阴气、阳气、冲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庄子·则阳》篇说:“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从伯阳父到庄子,所谓阴阳都是阴阳之气,是天地间生成万物的二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