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810
血管支架过度“介入”反思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5期(总第2360期 2006.09.11)
     5年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90%以上使用了支架。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医院行支架术的病人指征还是很严格的,比例上升很大部分是由于药物支架本身的优点决定的,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一部分并非完全是从病人利益出发的。

    9月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来自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专家在世界心脏病大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引发了震动。他们的研究表明,置入药物涂层心脏支架的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要比置入普通金属支架更高。

    血管支架是一种可展开的微型网纹状小管,分为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它在动脉内行使支撑架的功能并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帮助维持动脉的畅通。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技术,利用血管支架进行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领域的“主流”。

    然而,当“主流”遭遇风险警告之后,人们开始反思:目前临床利用血管支架进行介入治疗是否过度?背后的“推手”又是谁呢?
, 百拇医药
    好支架坏支架

    在本届世界心脏病大会上,比利时阿尔斯特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韦恩斯在题为《药物涂层支架的短期获益和长期风险》的专题报告中说,他们综合分析了药物涂层支架运用以来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安装药物涂层支架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明显高于安装普通支架的患者。

    专家分析这一结果时指出,在单纯的金属支架上,自然成长的血管内皮细胞会覆盖支架,阻止血液中血小板在支架表面凝集,而药物涂层支架缓慢释放的药物虽然可以阻止血管内膜增生,但同时也可能会过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自然生长,从而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与此同时,来自瑞士、荷兰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专家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他们对患者进行的跟踪调查显示,置入药物涂层心脏支架后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支架内血栓的形成。

    而在这次巨大反弹之前,药物涂层支架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
, 百拇医药
    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心脏病介入疗法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推广,当血管支架出现之后,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在狭窄的心脏血管处植入金属支架,使狭窄部位得到扩张而得以治愈。据估计,目前每年心血管介入手术会达到240万例,其中使用支架的比例达到86%。

    然而,放入普通的裸金属支架后,大概有20%~30%的患者会在几个月内发生再度狭窄,需要再次治疗。新型药物支架则在普通的金属支架上涂布一层药物,使再狭窄的可能性大幅降低至10%以内,从而在临床上受到广泛推崇。

    “目前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已成为主流,这些观点出台以后,真不知眼下如何指导患者治疗。”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研究结果显然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然而更深刻的解读则指向了介入治疗的过度化。一位临床医生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说,要避免这些治疗的远期风险,关键是治疗要规范化并严格按适应症使用,而现实的情况是临床上存在介入治疗过度化的趋势。“可放可不放的放了,不该放的放了,该搭桥的也放了,该少放的多放了,该放一个长的改成放两个短的了。”
, 百拇医药
    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特别是应用药物涂层支架的比例已经上升至50%以上,在一些大医院甚至上升至80%~90%。5年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90%以上使用了支架。对此,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向记者表示,大多数医院行支架术的病人指征还是很严格的,比例上升很大部分是由于药物支架本身的优点决定的,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一部分并非完全是从病人利益出发的。

    背后推手

    那么,正常应用之外的过度“介入”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事实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除了介入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对于病情轻微和病症比较复杂和严重的患者来说,介入治疗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一般血管支架价格很高,特别是对于病情严重复杂的患者,狭窄的血管越多,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效果越差,因此对他们施行心脏“搭桥”手术更为合理。“但差价与回扣却改变了这一切。”相关人士称。
, 百拇医药
    一位医生网友举例说,他所在科室最近给两个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介入手术,每人安置了4个支架。但一般来说,这种患者5年的生存率很低,且患者经济条件并不好。他坦言,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室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据了解,我国目前没有把医疗器械产品收录到价格目录里,支架等产品的价格完全由买卖双方协商。血管支架进入医院后,除按国家规定要加收5%的管理费,支架价格的20%甚至更多被作为回扣返还给医院。此外,还要留5%至10%的费用作为“活动经费”。对于一些医院来说,这是一项可观的收入来源。如此一来,个别医生在利益驱动下,便反复向患者宣传支架的好处,甚至夸大病情。

    这些费用最终都来源于产品的利润空间。一方面,由于血管支架在技术上要求非常高。按照要求,支架植入之后应越接近人体自然血管越好。因此,临床对支架的材质要求非常严格:不但非常薄,同时要相当坚固。而由于国内的材质和工艺上的落后,大多只能生产气管、食管等体部支架。因此,目前血管支架主要被进口产品垄断。更大的问题是,由于我国不许外商在国内直销,在销售渠道上,很多外国公司委托香港分销商,香港分销商再委托内地分销商,层层代理,层层加价,造成支架的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中国价格协会的分析指出,支架等高端医疗器械价格昂贵,中间环节多,从出厂或进口到医院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2至3倍,其中支架加价为2.28倍。

    以上种种成为支架价高的原因,并最终成为支架被过度应用的推手。针对此问题,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植(介入)人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但整个征求意见的过程并不顺利,迄今仍没有下文。目前血管支架被过度应用的倾向带来的风险无疑再度给业界提供了一次反思的机会。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5期, 百拇医药(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