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777
产业升级应同完善市场机制并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5期(总第2360期 2006.09.11)
     固定资产投入是考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征。而当宏观经济增长过快,产业发展要求由“量变”向“质变”提升之时,固定资产投入的量增和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效果却有可能与这种要求背道而驰。近来在政策调控偏紧的情况下,医药产业悄然出现的卖厂、买厂热潮(见本报104期头版文章《现在,买进药厂》),却让我们难以从中看到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

    今年以来,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601.55亿元,同比增长20.07%的同时,仅实现利润总额187.02亿元,不及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十二大工业行业中名列倒数第2位,利润增速跌至历史低点。在这种窘况下,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而倒闭或出售实属情理之中。有分析认为,我国医药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理由诚如业界的共识:“国家政策变化较多,需要企业具有规模效应,在科研上也不能滞后,才能抗击市场风险。”

    然而遗憾的是,买家的想法却似乎令上述观点落空。我们看到,充当接盘者的是那些拥有渠道优势、希望通过掌控上游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医药商业公司或大型零售企业;还有笃信“利空出尽是利好”、看好医药产业现有投资回报的业外资本等等。从资质看,这些接盘者往往是从短期利益出发,可能并非能够承担起以企业升级带动产业升级的任务;从产业角度看,这种固定资产的流转对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效果影响甚微。

    其中,两种对市场的不同研判是典型的例证。一种来自于买家的普遍趋利避害的初衷,认为新药的审批和推广目前非常困难,所以更愿意接手普药品种比较多的老药厂。显然,这种资产盘活方式对企业水平提升无多大裨益。另一种来自高端资本的观点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在一向被认为投资非常理性的他们看来,“中国公共卫生政策的不明朗依然是阻碍其进入的门槛”,买药厂对他们来说是在政策放开之后的作为。

    市场形态决定了投资心理。显然,这种利益选择是在当前行业市场机制尚不完全的情况下作出的权衡,结果往往是不乐观的:同行业中,企业数量变化不大,甚至比以前还有增加,行业集中速率不大,规模效应不很明显,甚至加剧了“优的不胜,劣的不汰,小的不死,大的不强”的现象。也注定产能、原材料价格、环保等方面的粗放式增长的压力将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摆脱。

    因此,部分企业冀望依靠短期行为获利的现象提示我们:与产业结构良性调整的预期相左,由于对传统成长模式已经使行业产生了很强的惯性,企业由技术带动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的动力不足,而这可能因为“退出成本高,进入成本低”使市场机制缺陷而进一步加剧。产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应同完善市场机制并行,才能显示出效率。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5期, http://www.100md.com(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