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980
皮肤病研究领域的“黄金搭档”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7期(总第2362期 2006.09.15)
     ——记皮肤病学教授张学军、杨森夫妇

    张学军: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其率领的“银屑病遗传学研究”荣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杨森:安徽省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遗传资源部主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爱心助学,很值!

    “神往一对领头雁,学界舞翩跹;感激两位好老师,教坛恩泽远。祝张老师与杨老师节日快乐!”今年教师节的第二天正好是星期一,安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安医大)校长张学军这天一早刚打开办公室的门,就看到了这张深红色的卡片,落款处20个学生的签名写得整整齐齐。张校长端详了片刻,绽放出快乐的笑容。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贺卡,那20个学生签名,让张学军回想起今年2月那次捐款助学典礼上,那一张张写满了对知识渴求的贫困而倔强的脸。作为一个皖西农民家庭的儿子,张学军早已深深地体会到,从一个穷困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国家栋梁的艰辛。
, http://www.100md.com
    从无知的农村娃娃到人民解放军的卫生班长,从农村基层医院到考上大学、留校工作,直至后来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研究皮肤病的知名专家,张学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的巅峰。他深情地告诉记者,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应归功于党和人民的培养,这种饮水思源的念头在他心底一直都没有磨灭。今年新春开学以后,他就和爱人杨森商量,从个人储蓄中拿出10万元人民币,以老师的名义捐赠给安医大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每人5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作为内地的大学老师,这10万元并不是小数目,难道捐出去以后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学军回答说,这些钱能帮助20个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很值!“我希望别人不要说我作秀,希望这10万元能感召更多热心教育的人,不要使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当然,作为老师,张学军亦希望那些受捐的同学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怀有仁爱之心,去帮助那些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安医大宣传部部长朱梅福向记者透露,其实张学军捐款助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99年,张学军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时,就曾拿出6000元奖金捐助12名“春蕾计划”女童,帮助她们读完小学。2003年,张学军又拿出2万元个人收入,捐赠给安医大张锡琪奖学金。
, http://www.100md.com
    与张学军提起他和太太杨森这些捐款助学的往事,张学军流露出内心深处的温情:“因为我有一个好太太,她比我更心疼这些孩子,她是我的黄金搭档。”

    心有灵犀的“表面”工作

    今年1月9日,一年一度的“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的“银屑病遗传学研究”荣获一等奖,当张学军和杨森上台领奖的时候,台下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对研究皮肤病的伉俪学者顿时成为大会的焦点人物。因为,在医学领域夫妻两人是同行并不稀罕,稀罕的是夫妻俩都从事同一个专业的研究,而且都是该领域中响当当的人物。

    皮肤是覆盖在人体表面的组织,从事皮肤病研究的张学军偶尔自嘲做的是“表面”工作。他与杨森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从事皮肤病的研究,直到今天的桃李满天下。在皮肤医学界,提到张学军必然要提到其爱人杨森,因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专业,已经把他们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 http://www.100md.com
    据记者了解,张学军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复杂性皮肤病的遗传学研究,建立了银屑病和白癜风等10种皮肤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资源库,抢救、保护和储备了我国皮肤病遗传资源,为克隆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和研发药物奠定了基础。安医大皮肤病研究所历时5年时间,广泛地收集了寻常型银屑病核心家系260个、单发病例2600份、正常健康对照3000份,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档案资料库及DNA样本库和银屑病资源调查协作网。

    “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与杨老师的努力分不开。”因为张学军一直从事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临床经验并不丰富,而爱人杨森从在基层医院工作到成为大学教授,都是在临床一线锻炼成长的,因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安医大皮肤病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张老师和杨老师的合作,使我们的临床与科研配合得相当完美。在我们的团队中,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特别重视对少见病例和特殊疾病‘家系’标本的采集,尤其重视对先证者(首次来看病的患者)的拍片、化验以及组织学检查,以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而从事科研的人员则积极地对临床提供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临床,从而促进临床技术的提高。”张学军和杨森夫妻俩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使安医大皮肤病研究所整个团队充满了凝聚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银屑病‘家系’。”张学军自豪地说。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写的文章会请对方帮忙校对、提意见。”张学军告诉记者,他们早就养成了互相给对方文章“挑刺”的习惯,而对待像自己孩子一样的学生,夫妻俩则有一套“家法”。“关爱务必细,要求务必严”——无论多忙,张学军和杨森每周至少要和学生们交流一次,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并培养他们树立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

    “我们培养研究生的过程是这样的,上过基础课程以后先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到临床,之后再回到实验室。实验室这边我来把关,临床那边由杨老师负责。”张学军似乎并不习惯直接叫爱人的名字,而经常像个学生一样礼貌地称她为“杨老师”。

    对贫困学生施以爱心援助、对同一个专业倾注同一份热忱,有人这样评价张学军和杨森:“他们有一种书生般的纯净。”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35期, 百拇医药(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