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4924
产业调整期 药企要作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7期(总第2362期 2006.09.15)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韦绍锋

    【特邀嘉宾】:

    龙军生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付 钢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

    张鹏飞 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总经理

    中国房地产、电子等成熟行业都曾经

    历由高潮到低潮的发展路线,中国医药产业目前也正在沿着这样的路线发展。但我们应当看到产业发展的规律,低潮只是产业的调整,而调整后一定是价值回归。目前的竞争不应是“与狼共舞”,即与那些实力强大的企业竞争,而应该“欺软怕硬”,即与那些实力弱小的企业竞争,从它们手中夺回市场。趁行业调整之机,药企应当加大扩张步伐,通过收购壮大自己,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投资时机。有实力的药企不妨伺机收购中小企业的优秀药品,在收购单个药品难以操作的背景下,可以用整体收购企业的方式成为优秀药品的主人。
, 百拇医药
    无论承认与否,医药产业都处于一个相对低潮的时期。以往那种“打擦边球”的操作受到了更多的约束。面对市场开拓难度加大、药品价格下降、企业赢利能力下降等诸多因素,制药企业在这一时期的麻木、感叹、埋怨都将于事无补。作为医药企业,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走过这段“低洼”之路?

    坚信产业价值回归

    主持人:不少医药人认为目前是“产业严冬”,产业价值已经严重背离。各位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医药产业价值问题?

    付钢:中国房地产、电子等成熟行业都曾经历由高潮到低潮的发展路线,中国医药产业目前也正在沿着这样的路线发展。但我们应当看到产业发展的规律,低潮只是产业的调整,而调整后一定是价值回归。企业应有长远的目光,不因当前的低潮而沮丧,要制定长远规划,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取得合理利润。在这一时期,还应保持组织的稳定,保持领军人物的稳定,并随机应变,了解市场,以理性应对市场变化,不能犯政策和营销上的严重错误,让企业一蹶不振,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 百拇医药
    龙军生:中国医药产业步入了低潮,这是必经之路。但我们应当看到,调整之后的市场将更趋于理性和规范。行业的整合可能也会从医药流通开始,未来中国将出现几家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这些企业拥有采购强权,它们向谁采购谁就有可能获得较快的发展,那些不能踏上流通航母的制药企业,有可能将面临生存危机。

    张鹏飞:目前医药产业的确处于低潮时期,甚至有不少企业都认为目前是“行业的严冬”。具体表现在药品价格不断下降、招标规则不断改变、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一二类新药的市场尚可,三类以下的新药市场已经很难做。新药的开发、管理和运营成本都在增加,医药产业的整体赢利能力不断下降,产业效益在下滑,企业压力加大,赢利能力较差,企业普遍感到压力重重。但整合是规范的开端,医药产业的前景仍然比较令人看好。预计到两三年后,医药产业的低潮将成为过去,并迎来更加规范的时代。

    积极应对产业低潮

    主持人:制药企业应当怎样应对目前的产业低潮期?
, http://www.100md.com
    付钢:一是要充分了解发展规律,医药产业并非暴利行业,之前哪怕曾经出现过暴利,但那不可能是长期的,因此不必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充满暴利倾向的幻想。

    二是要坚守核心业务,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的竞争不应是“与狼共舞”,即与那些实力强大的企业竞争,而应该“欺软怕硬”,即与那些实力弱小的企业竞争,从它们手中夺回市场,如最近浙江康恩贝在声势浩大地推出滴通鼻炎水,从缺乏领军品牌的鼻炎药物领域争夺市场。目前大量的药企从根本上讲是缺少业务量,主要原因是它们缺乏竞争优势,而缺乏竞争优势的主因又在于它们缺乏核心业务。所谓核心业务,它不仅应当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心,更应当是与其它公司有所区别的业务。否则,这个核心业务到底是企业的推动力还是阻碍力就很难说了。因此,可借低潮时期的调整之机,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塑造企业和产品品牌。中国医药领域过亿元的产品多是品牌产品,这些产品规模越大毛利越高。大医药品牌有几个特征,包括疗效好、适合人多、定价不高、可以零售、长期使用等。品牌产品具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并不是打广告就可以实现的。同时,品牌之路的起点应是在医院完成,医生的处方就是最好的广告,患者经过在医院购买后,为方便也会到药店询问,药店自然会购进,药品自然而然进入了OTC。此时再通过媒体广告不断提示患者购买,但一个月只需投放一次广告就可以了。吗丁啉与斯达舒是两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前者的品牌打造是从医院到OTC,而后者则从打广告开始,其结果是前者的赢利能力是后者的3倍。
, 百拇医药
    四是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储备一定的资金、充分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这也相当重要。

    张鹏飞:药品是特殊商品,人们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医药产业需要担负更大的责任,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监管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所有产品的再注册工作;有些问题虽然在业界比较普遍,但也不能忽视;GMP是制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认真按照GMP的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在研发上,为追求卓越,必须进行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在营销上也需要创新;药品定价和招标经常都会有变化,每个省的招标也都不一样,外部环境要摸透;埋怨是没有用的,只有积极应对才有可能在产业低潮时生存并获得发展。

    龙军生:目前不少药厂均以销售为向导,重金投向销售的各种环节,缺乏推动企业长久发展的产品研发,因此也缺乏长远的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虽然一直在做销售,但却没有建立起自己比较完善的市场网络,也缺乏网络渠道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企业可对上述两方面进行调整。另一个思路是,由中小企业组合成制药企业联合体,形成产品丰富、渠道宽广、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各企业仍然是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但共享市场网络,共享人才资源和研发平台,促进产品销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产业低潮,另一方面是为了度过低潮后,在产业规范时成为医药产业的重要力量。
, 百拇医药
    并购最佳时期

    主持人:不少人主张在产业低潮时进行并购。就我国医药产业来说,这样的立论是否成立?

    龙军生:低潮时期往往也是并购的最佳时期,因此并购也就成为了拥有实力的医药企业进一步扩大势力的演绎场。但不少企业在并购中主要看重产品,或者看重企业规模。事实上,网络渠道才是最应当关注的核心,从我在美国20年的观察研究看,只有市场网络才是国外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也是未来竞争的焦点所在。因此,通过并购、融资做强做大是一条非常可行的发展道路。

    付钢:趁行业调整之机,药企应当加大扩张步伐,通过收购壮大自己,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投资时机。遗憾的是,我们从2005年以来没有看到更多药企并购事件的发生,而在2005年之前的几年时间里,药企并购却是风起云涌。与当时的高成本并购相比,目前的并购成本应有所降低,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并购。有实力的药企不妨伺机收购中小企业的优秀药品,此前不久,先声药业收购烟台麦得津公司的产品恩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收购单个药品难以操作的背景下,可以用整体收购企业的方式成为优秀药品的主人。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07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