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5026
当信息化来到社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08期(总第2363期 2006.09.18)
     上海社区医疗特色系列报道之五

    上海市彭浦社区中心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提起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许多人都会想到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彭浦中心),8年的时间,让彭浦中心从一家普通的地段医院成长为社区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标本”。

    从构思到实践:坚持就是胜利

    彭浦社区中心位于闸北区西北端,所辖居民住户超过5万户,居民人口约15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20%,育龄妇女占27%,0~6岁的儿童占2%。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38.13%患有高血压,19.37%患有心脏病,8.34%患有糖尿病。这些数字意味着,要承担起“六位一体”的职能,仅靠彭浦中心100多位医务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武器帮助完成这些工作。

    这个武器就是信息化建设,即要建立起以个人生命历程为线索的健康信息系统,集临床诊疗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健康档案、实时疾病监测、统计分析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其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是重要一环。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早在1998年,彭浦中心就有了上述打算;2000年,彭浦中心正式开始研究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2001年,《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得了闸北区科技创新三等奖;2002年,研究并建立了家庭病床管理系统;2003~2004年,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系统和慢性病管理系统启动,同时建立全科诊疗系统。同年12月,一体化信息系统整体开始运行。

    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是彭浦中心与上海一软件开发公司通力合作的结晶,而他们在此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例如有的医生年龄偏大,根本没用过电脑,有的年轻医生会使用电脑,但对新系统不熟,不愿意使用。” 彭浦中心主任沈伟珍告诉记者,针对这种情况,彭浦中心对医务人员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培训,全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些医务人员因此有所怨言,加上当时软件系统开发进度缓慢,千头万绪的工作让沈伟珍倍感压力。

    “我们当时差点放弃。”回想那段时光,沈伟珍感叹道:“当时很多社区中心都在做信息化建设,但多数中途就放弃了。实际上,信息化并不仅仅是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好在我们没有半途而废,最终才取得了这些成绩。现在,大家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系统了。”
, http://www.100md.com
    由“死档”变“活档”: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制

    目前,大多数社区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做法是医务人员上门调查,请居民填写调查表,然后把调查表中的内容输入电脑,形成档案。这种做法虽然简单,但居民并不一定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很大,有时还会重复劳动,但得到的信息量却很有限。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数据不能连续采集、更新慢、利用率低,健康档案很可能被建成“死档”。

    如果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的健康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居民到社区中心看病、建立家庭病床、开展健康教育等各服务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并使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等信息适时更新至健康档案之中,这样做,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获得的动态信息也会更为真实和全面。

    这样建立起来的健康档案信息采集方法就是“多位点信息采集”。依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和上海市的相关要求,彭浦中心建立了由医院信息系统(HIS)、社区信息系统(CHIS)两大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既能够通过健康档案平台进行临床信息与社区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还实现了“多档合一”,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 http://www.100md.com
    例如对高血压病的管理。原来是由社区预防保健人员上门管理,费时费力。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管理率仅为6%。而彭浦中心的高血压管理流程嵌在一体化系统中,通过全科医生工作站、远程全科工作站、设点集中测压或者PDA(掌上电脑)上门访视等方式建立健康档案,病房、家庭病床医生通过健康档案窗口就能迅速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及个人背景资料,用全科医学的思维全面考虑疾病,在进行高血压病管理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诊疗计划。

    而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就成为高血压管理系统的后台,在质量控制的同时寻找高血压管理失访病人,再进行上门追踪。同时,社区预防保健人员还能在健康档案中及时了解临床诊疗信息,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和健康教育方案。

    经该中心观察统计,在近半个月里,中心已管理了1900多位高血压病人。“这样的效率和效果,没有信息化很难实现。”沈伟珍说:“除了健康档案的管理,信息化也为社区中心其他职能的实现提供了很大便利。例如在儿童计划免疫软件中引入手机短信服务功能,每逢接种疫苗的前3天和前1天,该软件系统会自动通过发短信,提醒年轻父母带子女及时到中心接种等。”
, http://www.100md.com
    从监测到管理:将信息化无限延伸

    一体化信息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疾病监测。沈伟珍介绍说,信息化系统可以随时调出各种疾病发生情况的数据,如果某一段时间某一疾病有上升趋势,他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有关数据。这项功能对于监测社区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疾病(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疑具有重大作用。

    据了解,目前闸北区所有卫生医疗机构的发热、肠道门诊及结核病门诊已实现联网,这将为政府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重要的依据与预警。另外,彭浦地区的一家二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联网,除了信息共享外,还能相互转诊、转检,有效节约了卫生资源,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在管理方面,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院长查询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实现了管理的实时监控。院长能够随时调出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这与非信息化时必须通过每月报表才能发现问题相比,效率大增。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使用,能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医院的物质库存、供应商资质等情况,有效控制、追踪医疗器械购销和使用的整个流程。
, 百拇医药
    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实施后,还实现了就医流程的优化——通过电子挂号、电子处方、电子传送报告单等,使病人等候和往返时间缩短,也使诊疗的时间得以顺延。

    经过多年努力,彭浦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今年6月,在“中国社区卫生信息化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彭浦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小组负责人表示:“彭浦中心是我国首个利用社区居民健康信息和临床诊疗信息,真正实现网络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创了崭新的模式。”

    另据了解,彭浦中心今后还将开展“数字家庭”计划,将信息化继续延伸。对于未来,沈伟珍和彭浦中心的所有人员都信心十足!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8期, http://www.100md.com(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