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7628
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9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3):
     于瑛 王宝华 邢玉波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三通管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近年来在其治疗方法上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传统的脑脊液置换术(先缓慢放出一定量血性脑脊液,然后用注射器缓慢向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如此重复)已作为治疗SAH的有效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认为上述方法有以下缺陷:①注射速度不易控制,过快易影响脑脊液循环,而诱发脑疝;②注射速度不易控制,置换不充分,易出现先注射的生理盐水随后被放出的现象(假置换现象);③反复抽注等暴露性操作,易发生鞘内感染。为此,我们设计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即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1 所需材料

    无菌医用三通管1个;医用输液器1副;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5 mg;腰椎穿刺包1个。

    2 手术方法 首先将地塞米松5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接输液器,排气后待用。常规腰椎穿刺成功后,迅速接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然后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 ml(压力过高可调整旋钮,控制流出滴数);三通管侧端衔接装有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5 mg的输液器。调整输液器的控制旋钮,以10滴/min的速度(0.5 ml/min)滴入,10 min后调整三通管旋钮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 ml,如此重复。每次置换脑脊液25~35 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直至脑脊液变为淡红色或黄色为止。

    3 治疗效果

    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入院时意识清醒16例,意识恍惚18例,昏迷6例。脑脊液压力增高35例〔(2830±0901)kPa〕,出血量平均为(17188±5616)ml。治疗后头痛缓解及消失时间为(6615±3142)d;治愈(颅脑CT显示出血完全吸收)30例,有效(颅脑CT显示出血明显缓解)9例,无效(颅脑CT显示出血无缓解)1例,总有效率为97.65%;脑积水2例(占5.00%);共死亡5例(占12.50%),死于蛛网膜下腔再出血。

    4 讨论 生理条件下脑脊液的生成速度为0.35 ml/min,出血或炎症情况下可明显增多。调整输液器旋钮,以10 滴/min的速度(即0.5 ml/min)滴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基本上接近脑脊液的生成速度,对脑脊液循环影响较少,可以避免脑疝的发生。因为速度接近,置换充分,避免了前面所述的假置换现象。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使脑脊液循环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可抗炎,减少渗出,防止蛛网膜粘连。

    总之,我们认为本方法比传统的脑脊液置换术更合理,更具科学性。且操作简便、费用低,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烟台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005330a2)

    作者单位:2651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海阳分院神经内科

    作者简介:于瑛(1955),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副主任医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