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76788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6年第8期
     当人日趋走向老龄的时候,对疾病和健康问题也变得十分关心和敏感起来。老年病人对子女的态度也格外看重,稍有不如意,便会产生“老不中用”、“久病无孝子”的悲凉感觉。对疾病,俗话说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足见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老年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只有注重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病情等特点,有的放矢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才能使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1 老年病人的几种不良心理

    1.1 焦虑与恐惧 老年病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康复愿望。患病后易产生焦虑与恐惧,怀疑自己是否患了不治之症或担心死亡的到来,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过分担心,稍有不适便唠叨不休。

    1.2 孤独与悲观 老年病人活动不便,感官失灵(尤其是耳聋),失去了与他人联系交往的机会,若子女不常在身边照顾,亲朋探视人数再少,易产生孤独冷落,悲观失望,便发脾气、生闷气,对未来失去信心,对治疗不予配合。

    1.3 依赖心理 老年病人依赖家属、亲友、社会服务人员、医务人员等的照顾是合乎情理的,特别是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缓解,此时他们对医护人员逐渐熟悉和信任,便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觉得有医护人员在身边,能够随时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因此感到安全,或本来自己可以料理的事情也依赖他人去做。

     2 老年病人的病情特点

    2.1 病因不明或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很多老年人患病往往病因不明,甚至分不清是自然衰老的表现还是独立的疾病,或数病并存,各有侧重而表现出症状体征不典型,如无痛性骨折、无症状菌尿等。

    2.2 起病隐匿,易出现合并症 老年人反应性差,抵抗力低,自身免疫下降,患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只表现为精神淡漠、嗜睡、眩晕、跌跤等,这些在临床上不典型的表现,可能正是老年病的典型表现,是衰老与疾病交织在一起的缘故,往往预示重大疾病的发生或脱水、电解质紊乱、运动障碍、出血倾向及全身衰竭等合并症的出现。

    2.3 对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老年病人对治疗反应的特点是个体差异大,易发生药物中毒。有的老年人平时用药较多,对常用药物或普通的剂量、效应可不明显;而平时用药较少的老年人由于排泄、解毒功能较差,对药物的效应可能很敏感,甚至过敏,用药后易出现副作用或中毒。

     3 护理对策

    老年及慢性病病人,有的长期卧床,有的活动受限,有的存在交流困难,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护理人员。因此,要注意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使病人不但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康复,使其成为不依靠护士或家属的独立生活者。

    3.1 注意心理康复 大多数老年人患病后对疾病转归失去信心,易产生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了解病人心理,分析其致病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修养、家庭背景等耐心疏导,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的信心,以热情的言谈话语从心理上、精神上关心、鼓励病人,寻求家属的配合,将心理康复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始终,从而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

    3.2 加强基础护理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老年人经历了坎坷的人生,自信心强,但又固执偏见。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护理时应掌握病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病因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同时对各种疾患易发生的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早预防。例如长期卧床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病人,易发生褥疮和合并肺部感染,在护理中应帮助病人及嘱咐病人家属定时更换体位,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等。并在护理过程中以丰富的护理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赢得病人的信赖,以减轻或消除病人心理上或躯体上的各种痛苦。

     4 体会

    做好老年病人的康复护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的体现。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使病人得到精心、周到、正确、合理的护理。

    作者单位: 271600 山东肥城,肥城市新城办事处医院

    (编辑:齐 永), http://www.100md.com(张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