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是海峡两岸共同使命——访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副校长张永贤
中医药在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很大,海峡两岸应该加强交流,尤其是中医药院校要开展多层次交流,这样中医药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最近,前来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50周年庆典活动的医学博士、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副校长张永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台湾的中医药高等教育
话题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50周年庆典谈开,张永贤说,上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几乎同时走上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路。中国医药大学1958年创立,是台湾第一个建立中医学系的学校,其后又有长庚大学医学院也开办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同的是大陆是由政府办学,而台湾是私立学校,经历了困难的发展阶段,慢慢成长起来。
他介绍,台湾的中医大都来自大陆,中医药教育长期也是师徒授受。日踞时代,压制中医,不进行中医师的考试,台湾中医的人数从日本侵占台湾之初的1000多人降至光复时的70多人,而西医师发展发展到2000多人。光复以后,还是先是只有西医教育,医学院校先后有台湾大学、国防医学院、高雄医学院,到中国医药大学建立,才开创了中医高等教育。后来,台湾慢慢建立起中医师考试制度。
, http://www.100md.com
在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系本科学制8年,课程安排是中、西医学各半。我们希望学生掌握中、西医,学生毕业后,可以先考中医师执照,通过后再考西医执照,这样可以有两个执照,将来选择做中医、做西医都可以。另外,我们也有一个学士后中医学系,专门招收其他学科的本科毕业生,中医药本身就是多元化学科,学生可以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这个系学制5年,课程基本是纯中医的。
中医学系的学生,所有的中医课程都要学,所有的西医课程都要学,确实比较辛苦,学制最初是7年,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又延长到8年。我们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学习能力强的时候,多学习一些东西,这样到后来去做科研,做临床,两个医学可以更好融合。
张永贤本人毕业于中国医药大学。他说,要发展中医必须要有西医的基础,现代医学的基础,才可以更容易来发展。做为一个现代中医,病人来了要拿体检报告给你看,如果看不懂,那病人一点信心也就没有了。所以一个中医师,中医西医都应该懂,不一定要专,但是要懂知识基础。
, http://www.100md.com
因此,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就到德国留学去了。当时学的是骨科和康复医学。后来做专科医师,然后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在德国期间,他发现,德国对传统医学特别重视,针灸医疗开展普遍,临床应用草药剂型相当多。这促使他对发展中医做了更多思考。后来,他决定回台湾,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做点工作。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
张永贤认为,中医药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存在科学化的问题,而是要不断现代化。
他说,中医药历代都在进步。作伤寒论的张仲景是东汉人,到唐朝,就有千金方出现了,到元朝又有金元四大家出来,明清又有名家名论新的发展,中医药不是古老到黄帝内经时代的东西,而总是随着时代接受现代化,一直在改变中,所以中医也要像西医那样追求现代化。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学要接受各种学科的交汇、渗透。现在做中医比较辛苦,不仅要懂得过去的东西,而且还要与现代的东西结合,只有这样,中医药的生命才能注入新的活力。
中医药要适应现在的环境,现在出现了新的疾病,像禽流感,尽管我们历史上有许多瘟疫,但这个疾病跟我们曾经遇到的不一样。尽管可以用古代的东西认知它,但也可以通过现代的手段了解它。中医药要更好的发展,需要有更好的新生力。
中医药要善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古人传下来许多很好的方法,以前老先生看病很有经验,望闻问切,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照相,就像从北京到广东我可以走路,但是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火车、飞机都可以,只要能够帮助中医药,我们就应该接受现代的新知。科技的东西,中医不必排斥它,而是了解、接纳它。在中医药教学中,讲到舌苔是黄苔,到底是什么黄,可是病人已经好了,看不出来了,我们就可以通过照相等手段,传递更丰富、真切的信息,学习交流就更方便。在临床治疗中,病程变化也可以通过不断拍照,做比较,做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加快中医药发展
张永贤说,中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而中国作为中医药的领导者,应该跑得更快。
他介绍,曾经看到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中总结了传统医学的两大好处。一个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昂贵的检查,因为使用仪器费用很高;二是对发达国家地区来说,慢性病、老年病很多,还有亚健康。西医缺乏有效手段,而且副作用蛮大,而传统医药尤其是中医药的保健、调补效果非常好。
尽管西方国家重视中医药研究,但是还只是当作补充和替代医学,不是主流,而在中国,我们必须把中医药作为主流医学的一支来发展。中国是中医药的故乡,中国有四大发明,老祖宗做得不错了,但是我们后人为中医药做了多少?中医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像银杏叶外国做得就很好,卖了很多钱,而我们出产的中药材却被当作农产品使用。应该借助生物科技的手段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和安全性。
, 百拇医药
他说,海峡两岸应该更加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在台湾,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险、公务人员保险、农民保险,现在实现了全民健康保险,中医药被纳入进来,病人可以自己选择看中医,中医和西医的待遇差不多,中医药的比较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现在两岸都发展了中医药高等教育,都有硕士班、博士班。大家要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不能靠外国,外国是把中医药当做补充医学,我们是当作主流医学。发展中医药在这个时代挑战性很大,日、韩都在做这方面工作。我们交流应该更多,我们的博士、老师要多交流,学生交流最重要,老师研究固定化了,学生处在学习阶段,可以撞出火花来,也许将来成就更大。
他介绍,中国医药大学跟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与福建、成都、黑龙江、山东、南京等中医药院校也有交流,他本人还是福建中医学院的兼职教授。
他了解大陆院校中医药教育进行了不少探索,他也曾经把中国医药大学教学上的一些改进介绍到大陆。比如问题导向性学习法,让学生六、七个人组成小班,学生自己讲,老师下面听,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又强化了团队意识。
他还介绍,台湾建立了中医药委员会,是具有执行力的政府机构,他本人也是其中成员。目前,台湾中医药界也在力推成立中医药管理局。, 百拇医药(任壮)
台湾的中医药高等教育
话题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50周年庆典谈开,张永贤说,上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几乎同时走上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路。中国医药大学1958年创立,是台湾第一个建立中医学系的学校,其后又有长庚大学医学院也开办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同的是大陆是由政府办学,而台湾是私立学校,经历了困难的发展阶段,慢慢成长起来。
他介绍,台湾的中医大都来自大陆,中医药教育长期也是师徒授受。日踞时代,压制中医,不进行中医师的考试,台湾中医的人数从日本侵占台湾之初的1000多人降至光复时的70多人,而西医师发展发展到2000多人。光复以后,还是先是只有西医教育,医学院校先后有台湾大学、国防医学院、高雄医学院,到中国医药大学建立,才开创了中医高等教育。后来,台湾慢慢建立起中医师考试制度。
, http://www.100md.com
在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系本科学制8年,课程安排是中、西医学各半。我们希望学生掌握中、西医,学生毕业后,可以先考中医师执照,通过后再考西医执照,这样可以有两个执照,将来选择做中医、做西医都可以。另外,我们也有一个学士后中医学系,专门招收其他学科的本科毕业生,中医药本身就是多元化学科,学生可以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这个系学制5年,课程基本是纯中医的。
中医学系的学生,所有的中医课程都要学,所有的西医课程都要学,确实比较辛苦,学制最初是7年,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又延长到8年。我们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学习能力强的时候,多学习一些东西,这样到后来去做科研,做临床,两个医学可以更好融合。
张永贤本人毕业于中国医药大学。他说,要发展中医必须要有西医的基础,现代医学的基础,才可以更容易来发展。做为一个现代中医,病人来了要拿体检报告给你看,如果看不懂,那病人一点信心也就没有了。所以一个中医师,中医西医都应该懂,不一定要专,但是要懂知识基础。
, http://www.100md.com
因此,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就到德国留学去了。当时学的是骨科和康复医学。后来做专科医师,然后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在德国期间,他发现,德国对传统医学特别重视,针灸医疗开展普遍,临床应用草药剂型相当多。这促使他对发展中医做了更多思考。后来,他决定回台湾,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做点工作。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
张永贤认为,中医药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医学体系,中医药不存在科学化的问题,而是要不断现代化。
他说,中医药历代都在进步。作伤寒论的张仲景是东汉人,到唐朝,就有千金方出现了,到元朝又有金元四大家出来,明清又有名家名论新的发展,中医药不是古老到黄帝内经时代的东西,而总是随着时代接受现代化,一直在改变中,所以中医也要像西医那样追求现代化。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学要接受各种学科的交汇、渗透。现在做中医比较辛苦,不仅要懂得过去的东西,而且还要与现代的东西结合,只有这样,中医药的生命才能注入新的活力。
中医药要适应现在的环境,现在出现了新的疾病,像禽流感,尽管我们历史上有许多瘟疫,但这个疾病跟我们曾经遇到的不一样。尽管可以用古代的东西认知它,但也可以通过现代的手段了解它。中医药要更好的发展,需要有更好的新生力。
中医药要善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古人传下来许多很好的方法,以前老先生看病很有经验,望闻问切,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照相,就像从北京到广东我可以走路,但是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火车、飞机都可以,只要能够帮助中医药,我们就应该接受现代的新知。科技的东西,中医不必排斥它,而是了解、接纳它。在中医药教学中,讲到舌苔是黄苔,到底是什么黄,可是病人已经好了,看不出来了,我们就可以通过照相等手段,传递更丰富、真切的信息,学习交流就更方便。在临床治疗中,病程变化也可以通过不断拍照,做比较,做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加快中医药发展
张永贤说,中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而中国作为中医药的领导者,应该跑得更快。
他介绍,曾经看到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中总结了传统医学的两大好处。一个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昂贵的检查,因为使用仪器费用很高;二是对发达国家地区来说,慢性病、老年病很多,还有亚健康。西医缺乏有效手段,而且副作用蛮大,而传统医药尤其是中医药的保健、调补效果非常好。
尽管西方国家重视中医药研究,但是还只是当作补充和替代医学,不是主流,而在中国,我们必须把中医药作为主流医学的一支来发展。中国是中医药的故乡,中国有四大发明,老祖宗做得不错了,但是我们后人为中医药做了多少?中医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像银杏叶外国做得就很好,卖了很多钱,而我们出产的中药材却被当作农产品使用。应该借助生物科技的手段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和安全性。
, 百拇医药
他说,海峡两岸应该更加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在台湾,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险、公务人员保险、农民保险,现在实现了全民健康保险,中医药被纳入进来,病人可以自己选择看中医,中医和西医的待遇差不多,中医药的比较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现在两岸都发展了中医药高等教育,都有硕士班、博士班。大家要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不能靠外国,外国是把中医药当做补充医学,我们是当作主流医学。发展中医药在这个时代挑战性很大,日、韩都在做这方面工作。我们交流应该更多,我们的博士、老师要多交流,学生交流最重要,老师研究固定化了,学生处在学习阶段,可以撞出火花来,也许将来成就更大。
他介绍,中国医药大学跟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与福建、成都、黑龙江、山东、南京等中医药院校也有交流,他本人还是福建中医学院的兼职教授。
他了解大陆院校中医药教育进行了不少探索,他也曾经把中国医药大学教学上的一些改进介绍到大陆。比如问题导向性学习法,让学生六、七个人组成小班,学生自己讲,老师下面听,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又强化了团队意识。
他还介绍,台湾建立了中医药委员会,是具有执行力的政府机构,他本人也是其中成员。目前,台湾中医药界也在力推成立中医药管理局。, 百拇医药(任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