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流通空间的谋定思变
近年来,药品流通行业的平均纯利率几乎都未超过0.7%,而且,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也不过10来家,超过50亿元的也不过五六家,这些大型企业年盈利总额加起来还不如一家三甲医院一年的盈利水平。
外界对药品流通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药品市场未开放之前的年代。大量的报道称,药品进入医院都要经过七八道环节,而且节节加价,导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然而,随着有实力的药品流通中间商和零售代表的出现,药品流通环节已经大为缩减,还以七八道环节销售药品在业界已属少数。那种认为“药品价格虚高都是因为流通环节而产生”的陈旧观点,也该到了“纠偏”的时候了。
流通利润很低
许多外界人士都把药价虚高的矛头指向了流通领域。但事实上,药品流通领域的人士却另有苦衷。近年来,药品流通领域的利润率一直走低,整个行业的平均纯利率几乎都未超过0.7%。也就是说,一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流通企业,一年的纯利润却只有区区不到70万元,而一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的,一年纯利润也不到700万元。而且在国内,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也不过10来家,超过50亿元的也不过五六家,这些大型企业年盈利总额加起来还不如一家三甲医院一年的盈利水平,而它们却要为比三甲医院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员工发放工资。
, http://www.100md.com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医药流通“黑马”——年销售总额达10亿元的江苏徐州淮海医药在获得几年快速发展之后,却面临着持续发展问题,徐州当地政府计划把其持有淮海医药上属企业徐州医药股份公司79%的股份卖给战略投资者。事实上,也就是间接卖掉势头正劲的淮海医药,标价也仅仅为3000万~4000万元,但在历经了多家投资者考察之后,目前仍然没有进一步的合作。
另一个例子是,华北一家年销售超过20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2006年上半年竟然没有一分钱的利润,支撑这家企业正常运营的是它代理了青岛一家制药企业的几个品种,这几个品种给它带来了约5000万元的收入。
另据2006年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中报,南京医药上半年主营业务为33亿元,利润仅为805万元,这其中还包括了部分制药工业的利润。
虽然过去两年以来,药品流通平均纯利润有所提高,但也未突破0.7%的这个槛——2004年是0.59%,2005年是0.69%,而今年预计有所提高,但也不会突破1%。上海医药股份2005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纯利润为1.2亿元,算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之一了,可见药品流通利润率之低。
, 百拇医药
流通环节缩减
“药品流通层层加价导致药价虚高”之声也是人们批评药品流通领域利润空间大的一大依托。然而,从流通环节实情看,目前的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真实的情况是:药品流通环节已经大为缩减,大量的药品从制药企业到消费者手中,只是经过了两三个环节,并未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共有七八个环节,因为环节多了显然不符合药品市场竞争的规则。
目前,国内在缩减流通环节上有3个典型的标杆:
一是九州通集团等企业的出现。九州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它直接从药厂采购药品,然后直接销售到药店、诊所和中小医院,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只不过是两个环节,而且这两个环节是商业流通所必须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零散的药品销售终端不可能直接到企业订货,此举将导致成本大幅上升,而消费者就更不可能直接到药厂买药了。类似九州通这样的药品流通企业,还包括河北东盛英华医药、山东海王银河医药、徐州淮海医药、国药控股湖北新龙药业等。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国内知名医药流通企业如国药控股公司,其主要是做药品分销配送业务,不少大型制药企业把药品分销业务交给它,然后它直接配送到其所覆盖的医院终端。制药企业只是派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即可。由此,药品从制药企业到分销商,再到医院、消费者手中,总共是3个环节。
三是非处方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所占的药品销售比重也在增加,但零售药店的议价和采购能力也在加强,大型零售企业开始通过招标采购的模式向制药企业抛出订单,与药厂形成了采购合作,药品从药厂直接到药店,然后到消费者手中,如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早在2004年就向制药企业抛出了20亿元的采购大单,通过大单采购来尽量地获得较大的扣率,以降低药品的流通成本,达到平价的目的。由此可见,通过这些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减少流通环节的手段促使药价下降,这样,药品从药厂到消费者手中也仅有2个环节,也远远少于人们横加指责的“七八个环节”。
费用流向何处
那么,药品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哪里去了?是否都生成了流通企业的利润?
, 百拇医药
在弄清楚以上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药品构成中,普药占了主流,而普药价格相对比较低,它们主要通过大流通环节实现销售,也就是通过类似九州通、国药控股以及各区域医药流通企业得以销售,但留给流通企业的空间非常小,通常只有一两个点。流通企业采购这些普药,主要是从品种结构角度考虑,而指望从普药上经常盈利,对大多数流通企业而言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二是所谓的“药品流通有七八个环节,且层层加价”也是存在的,但主要是针对新、特药品而言。这类药品由于市场尚未认可或接受,因此如果是通过药店渠道销售,往往需要有终端促销人员进行推广;若是通过医院销售,则需有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而一家制药企业,往往不可能在全国各地的药店、医院都有自己的推广队伍,因此,只有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药品流通环节就这样变得多了起来。
举例说明,一家药厂生产了一种新药,它首先找一家全国总代理,全国总代理又通过招商方式找到各省级代理商,这个省级代理商如果实力不足,他又发包给下面各地级市的经销商,经销商再把药品送进医院或药店,最终才到消费者的手中。如此一来,药品流通环节就达到了5个。新药定价本来就相对较贵,再加上5个环节的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中时,药价可能已是出厂价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 百拇医药
从多环节的流通分析,药品差价(费用空间)会流向了各个环节,但主要还是在药店和医院零售终端。药品经销商表面上看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他们为了与医生和药店采购促销人员处理好关系,不得不以金钱开道,费用空间也就化为了应付医生和药店人员的“业务接待费”,包括相应的红包、回扣等等,因此,药店和医院零售终端占据了主要的费用空间。
目前,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约为1.65万家,最大的3家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和九州通集团年销售总额也仅占全行业的23%左右,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则达到90%、日本达到80%、欧盟达到65%。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集中度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在医药产业链中,药品流通企业虽然已经处于相对的强势地位,但由于其缺乏相应的规模效应,无法降低更多的成本费用,因此,行业平均纯利润也就无法很快得到提高。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1期, 百拇医药(韦绍锋)
外界对药品流通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药品市场未开放之前的年代。大量的报道称,药品进入医院都要经过七八道环节,而且节节加价,导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然而,随着有实力的药品流通中间商和零售代表的出现,药品流通环节已经大为缩减,还以七八道环节销售药品在业界已属少数。那种认为“药品价格虚高都是因为流通环节而产生”的陈旧观点,也该到了“纠偏”的时候了。
流通利润很低
许多外界人士都把药价虚高的矛头指向了流通领域。但事实上,药品流通领域的人士却另有苦衷。近年来,药品流通领域的利润率一直走低,整个行业的平均纯利率几乎都未超过0.7%。也就是说,一家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的流通企业,一年的纯利润却只有区区不到70万元,而一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的,一年纯利润也不到700万元。而且在国内,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也不过10来家,超过50亿元的也不过五六家,这些大型企业年盈利总额加起来还不如一家三甲医院一年的盈利水平,而它们却要为比三甲医院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员工发放工资。
, http://www.100md.com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医药流通“黑马”——年销售总额达10亿元的江苏徐州淮海医药在获得几年快速发展之后,却面临着持续发展问题,徐州当地政府计划把其持有淮海医药上属企业徐州医药股份公司79%的股份卖给战略投资者。事实上,也就是间接卖掉势头正劲的淮海医药,标价也仅仅为3000万~4000万元,但在历经了多家投资者考察之后,目前仍然没有进一步的合作。
另一个例子是,华北一家年销售超过20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2006年上半年竟然没有一分钱的利润,支撑这家企业正常运营的是它代理了青岛一家制药企业的几个品种,这几个品种给它带来了约5000万元的收入。
另据2006年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中报,南京医药上半年主营业务为33亿元,利润仅为805万元,这其中还包括了部分制药工业的利润。
虽然过去两年以来,药品流通平均纯利润有所提高,但也未突破0.7%的这个槛——2004年是0.59%,2005年是0.69%,而今年预计有所提高,但也不会突破1%。上海医药股份2005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纯利润为1.2亿元,算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之一了,可见药品流通利润率之低。
, 百拇医药
流通环节缩减
“药品流通层层加价导致药价虚高”之声也是人们批评药品流通领域利润空间大的一大依托。然而,从流通环节实情看,目前的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真实的情况是:药品流通环节已经大为缩减,大量的药品从制药企业到消费者手中,只是经过了两三个环节,并未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共有七八个环节,因为环节多了显然不符合药品市场竞争的规则。
目前,国内在缩减流通环节上有3个典型的标杆:
一是九州通集团等企业的出现。九州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它直接从药厂采购药品,然后直接销售到药店、诊所和中小医院,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只不过是两个环节,而且这两个环节是商业流通所必须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零散的药品销售终端不可能直接到企业订货,此举将导致成本大幅上升,而消费者就更不可能直接到药厂买药了。类似九州通这样的药品流通企业,还包括河北东盛英华医药、山东海王银河医药、徐州淮海医药、国药控股湖北新龙药业等。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国内知名医药流通企业如国药控股公司,其主要是做药品分销配送业务,不少大型制药企业把药品分销业务交给它,然后它直接配送到其所覆盖的医院终端。制药企业只是派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即可。由此,药品从制药企业到分销商,再到医院、消费者手中,总共是3个环节。
三是非处方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所占的药品销售比重也在增加,但零售药店的议价和采购能力也在加强,大型零售企业开始通过招标采购的模式向制药企业抛出订单,与药厂形成了采购合作,药品从药厂直接到药店,然后到消费者手中,如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早在2004年就向制药企业抛出了20亿元的采购大单,通过大单采购来尽量地获得较大的扣率,以降低药品的流通成本,达到平价的目的。由此可见,通过这些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减少流通环节的手段促使药价下降,这样,药品从药厂到消费者手中也仅有2个环节,也远远少于人们横加指责的“七八个环节”。
费用流向何处
那么,药品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哪里去了?是否都生成了流通企业的利润?
, 百拇医药
在弄清楚以上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药品构成中,普药占了主流,而普药价格相对比较低,它们主要通过大流通环节实现销售,也就是通过类似九州通、国药控股以及各区域医药流通企业得以销售,但留给流通企业的空间非常小,通常只有一两个点。流通企业采购这些普药,主要是从品种结构角度考虑,而指望从普药上经常盈利,对大多数流通企业而言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二是所谓的“药品流通有七八个环节,且层层加价”也是存在的,但主要是针对新、特药品而言。这类药品由于市场尚未认可或接受,因此如果是通过药店渠道销售,往往需要有终端促销人员进行推广;若是通过医院销售,则需有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而一家制药企业,往往不可能在全国各地的药店、医院都有自己的推广队伍,因此,只有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药品流通环节就这样变得多了起来。
举例说明,一家药厂生产了一种新药,它首先找一家全国总代理,全国总代理又通过招商方式找到各省级代理商,这个省级代理商如果实力不足,他又发包给下面各地级市的经销商,经销商再把药品送进医院或药店,最终才到消费者的手中。如此一来,药品流通环节就达到了5个。新药定价本来就相对较贵,再加上5个环节的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中时,药价可能已是出厂价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 百拇医药
从多环节的流通分析,药品差价(费用空间)会流向了各个环节,但主要还是在药店和医院零售终端。药品经销商表面上看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他们为了与医生和药店采购促销人员处理好关系,不得不以金钱开道,费用空间也就化为了应付医生和药店人员的“业务接待费”,包括相应的红包、回扣等等,因此,药店和医院零售终端占据了主要的费用空间。
目前,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约为1.65万家,最大的3家国药集团、上药集团和九州通集团年销售总额也仅占全行业的23%左右,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则达到90%、日本达到80%、欧盟达到65%。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集中度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在医药产业链中,药品流通企业虽然已经处于相对的强势地位,但由于其缺乏相应的规模效应,无法降低更多的成本费用,因此,行业平均纯利润也就无法很快得到提高。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1期, 百拇医药(韦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