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药企亏损负责
在掌控市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医院不会自动放弃利润,操纵中间环节的利益集团必然会将药价压缩所导致的利润损失导向上游,最终,降价的板子就都打在了生产企业的身上。
一边是:在民众对药价虚高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下,国家药政对制药企业不断加压;一边是:大面积亏损后行业阴影初现。中国的制药企业正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悲观中茫然前行。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医药行业亏损面达到1/3,另有一多半企业遭遇盈利难题。业内有识之士早已发出呐喊,带“伤”前行的医药行业能维持多久?为什么政策对于市场调控的所有力量最后都会向上传递到制药企业头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亏损阴影扩大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我国整个医药行业运行的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最低点,不及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十二大工业行业排名中为倒数第2位。
, 百拇医药
据统计,化学药物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等子行业的减利是造成医药行业利润增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企业亏损面达到29.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13.8亿元,增长30.8%,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均呈扩大之势。
报告说,全国22家国有重点医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增长8%;利润13.5亿元,下降1.7%。其中,21家企业实现盈利(10家保持增速,11家盈利减缓),1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总额0.23亿元,同比增长9.2倍。
对于今年的大面积亏损,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受到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自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造成医药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且成本费用的增长一直快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本期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了22.7%,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3.1个百分点。
, http://www.100md.com
所以,此前证券界专家曾经对医药企业遭遇的困难进行了会诊。为应对各项医药政策出台实施对药品市场产生的冲击,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因此,尽管全行业和大部分分行业的产销情况比上年同期有所好转,但由于开工不足,巨大的产能空置使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成本摊消压力增大。虽然一些医药企业在上一轮GMP认证中生存下来,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由于自身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有限,营销方式、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将再次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在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就开始表现出盈利能力下降的迹象了。按照当时的记录,2004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2000年以来的增速,为17%,稍低于2003年19%的水平;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1/4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账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12%~13%左右,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
成因复杂
, http://www.100md.com
综合近几年制药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制造成本的上涨仅仅是行业亏损的非主流因素,关键因素还是在于:目前处于整个医药产业链最顶端的制药企业持续多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出厂环节延续多年的价格大战而迅速拉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到:国内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尽管我国实行了强制GMP认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很多企业不具备市场经营的能力,也不具备药品研发的能力,只是大量地通过低价包销的方式,把自己沦为一个简单的药品加工厂,靠低价来冲击市场。
说白了,现在制药企业大部分都已经沦为药品加工企业,所以只能享受到微薄的加工利润。这种趋势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很多制药企业为了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纷纷选择产品外包或者大包的模式,企业只管埋头生产。
事实上,目前药品流通的主导权是掌握在大部分营销自然人或者有推广功能的批发企业手上。在原先价格稳定的时期,上下游和谐相处,操盘手们承担了中间环节利润分配的主要工作。但随后市场环境骤变,尤其是平价药店的出现,把原本隐藏的中间环节彻底显露出来,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药价虚高的帽子从此便扣在医药行业的头上,制药业更成了人们眼中的“暴利”行业。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医药行业已经连续5年位列各种各样评选的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首,这项“荣誉”大部分都是由制药企业来承担的。不过行业内的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大都是有苦说不出。
, 百拇医药
这两年,国家顺应民意,对药价虚高重拳出击,连续19道降价令对整个行业震动不小。从去年开始,各地都开始实施招标改革,很多地区纷纷采用限价招标,希望把存在于药品流通渠道中的差价水分挤干。不过事情并没有主管部门想象的那么顺利,一些奇怪的现象总是跟在一系列的调控之后: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些品种在企业的出厂价明显低于其零售价,有的品种甚至在市场上都能低到10扣以下,而发改委却使不上力,每次降价都像重拳打在棉花上,作用甚微?
单从最终效果来看,每次降价政策的实施,觉得被板子打得最疼的似乎都是制药企业。就是说每次挤压药品中间差价的举措都能通过一种向上的传导机制,将压力转嫁到制药企业身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医院掌控市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医院不会自动放弃利润,操纵中间环节的利益集团必然会将药价压缩所导致的利润损失导向上游,最终,降价的板子就都打在了生产企业的身上。因为药企既不能与政府讨价还价,也不敢得罪掌握自己经济命脉的操盘手以及医院、药店。
, http://www.100md.com
支持这种挤压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就是制药企业日益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以竞争最激烈的抗生素为例,很多产品在全国都有超过100家企业在生产。去年有一位四川的制药企业老总向记者透露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07扣的产品(出厂价为批发价的7%),“这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来个20扣已经不得了了,现在居然出现了07扣,这说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价格触底,也不排除很多企业靠降价促销来维持生计,这无疑是慢性自杀。”他悲观地认为。
制药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最致命的影响就是新药研发投入不足,这成为了困扰中国医药产业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目前,政府号召企业作为新药研发的主体,但是中国的制药企业基本无力承担新药研发项目,只能是简单地搞些重复投入,去做那些不需要多少钱、大家都做得了的事情。华北制药集团副总经理刘彦忻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对研发性投入的比例连销售收入的1%都不到,创新能力怎么能够提高。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1期, http://www.100md.com(陈国东)
一边是:在民众对药价虚高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下,国家药政对制药企业不断加压;一边是:大面积亏损后行业阴影初现。中国的制药企业正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悲观中茫然前行。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医药行业亏损面达到1/3,另有一多半企业遭遇盈利难题。业内有识之士早已发出呐喊,带“伤”前行的医药行业能维持多久?为什么政策对于市场调控的所有力量最后都会向上传递到制药企业头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亏损阴影扩大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我国整个医药行业运行的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最低点,不及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十二大工业行业排名中为倒数第2位。
, 百拇医药
据统计,化学药物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等子行业的减利是造成医药行业利润增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企业亏损面达到29.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13.8亿元,增长30.8%,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均呈扩大之势。
报告说,全国22家国有重点医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4%;工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增长8%;利润13.5亿元,下降1.7%。其中,21家企业实现盈利(10家保持增速,11家盈利减缓),1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总额0.23亿元,同比增长9.2倍。
对于今年的大面积亏损,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受到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自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造成医药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且成本费用的增长一直快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本期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了22.7%,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3.1个百分点。
, http://www.100md.com
所以,此前证券界专家曾经对医药企业遭遇的困难进行了会诊。为应对各项医药政策出台实施对药品市场产生的冲击,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因此,尽管全行业和大部分分行业的产销情况比上年同期有所好转,但由于开工不足,巨大的产能空置使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成本摊消压力增大。虽然一些医药企业在上一轮GMP认证中生存下来,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由于自身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有限,营销方式、管理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将再次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在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就开始表现出盈利能力下降的迹象了。按照当时的记录,2004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2000年以来的增速,为17%,稍低于2003年19%的水平;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1/4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账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12%~13%左右,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
成因复杂
, http://www.100md.com
综合近几年制药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制造成本的上涨仅仅是行业亏损的非主流因素,关键因素还是在于:目前处于整个医药产业链最顶端的制药企业持续多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出厂环节延续多年的价格大战而迅速拉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在一次演讲中也提到:国内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尽管我国实行了强制GMP认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很多企业不具备市场经营的能力,也不具备药品研发的能力,只是大量地通过低价包销的方式,把自己沦为一个简单的药品加工厂,靠低价来冲击市场。
说白了,现在制药企业大部分都已经沦为药品加工企业,所以只能享受到微薄的加工利润。这种趋势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很多制药企业为了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纷纷选择产品外包或者大包的模式,企业只管埋头生产。
事实上,目前药品流通的主导权是掌握在大部分营销自然人或者有推广功能的批发企业手上。在原先价格稳定的时期,上下游和谐相处,操盘手们承担了中间环节利润分配的主要工作。但随后市场环境骤变,尤其是平价药店的出现,把原本隐藏的中间环节彻底显露出来,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药价虚高的帽子从此便扣在医药行业的头上,制药业更成了人们眼中的“暴利”行业。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医药行业已经连续5年位列各种各样评选的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首,这项“荣誉”大部分都是由制药企业来承担的。不过行业内的人看到这个消息时,大都是有苦说不出。
, 百拇医药
这两年,国家顺应民意,对药价虚高重拳出击,连续19道降价令对整个行业震动不小。从去年开始,各地都开始实施招标改革,很多地区纷纷采用限价招标,希望把存在于药品流通渠道中的差价水分挤干。不过事情并没有主管部门想象的那么顺利,一些奇怪的现象总是跟在一系列的调控之后: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些品种在企业的出厂价明显低于其零售价,有的品种甚至在市场上都能低到10扣以下,而发改委却使不上力,每次降价都像重拳打在棉花上,作用甚微?
单从最终效果来看,每次降价政策的实施,觉得被板子打得最疼的似乎都是制药企业。就是说每次挤压药品中间差价的举措都能通过一种向上的传导机制,将压力转嫁到制药企业身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医院掌控市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医院不会自动放弃利润,操纵中间环节的利益集团必然会将药价压缩所导致的利润损失导向上游,最终,降价的板子就都打在了生产企业的身上。因为药企既不能与政府讨价还价,也不敢得罪掌握自己经济命脉的操盘手以及医院、药店。
, http://www.100md.com
支持这种挤压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就是制药企业日益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以竞争最激烈的抗生素为例,很多产品在全国都有超过100家企业在生产。去年有一位四川的制药企业老总向记者透露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07扣的产品(出厂价为批发价的7%),“这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来个20扣已经不得了了,现在居然出现了07扣,这说明竞争在进一步加剧。价格触底,也不排除很多企业靠降价促销来维持生计,这无疑是慢性自杀。”他悲观地认为。
制药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最致命的影响就是新药研发投入不足,这成为了困扰中国医药产业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目前,政府号召企业作为新药研发的主体,但是中国的制药企业基本无力承担新药研发项目,只能是简单地搞些重复投入,去做那些不需要多少钱、大家都做得了的事情。华北制药集团副总经理刘彦忻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忧: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对研发性投入的比例连销售收入的1%都不到,创新能力怎么能够提高。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1期, http://www.100md.com(陈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