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279374
癥瘕(三十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5日 《中国医药报》 2006.09.25
     “癥瘕”是中医特有的病症名称,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对人体病理变化作出的诊断。可惜在目前所谓“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大气候中,中医已经基本交出了独立思考、判断的权力,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沦为现代医学的附庸。很少有人再用癥瘕做诊断。“癥”字也被简化成了“症”。

    道家的宇宙观以无中生有立论,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易、初、始、素。易是空虚寂寥的未有“气”的阶段,初是“气”产生的阶段,始是“形”产生的阶段,素是“质”产生的阶段。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癥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所以根除癥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西医非得看到细胞的质变,病理报告查出癌细胞才去治疗。中医的防微杜渐,控制量变预防质变,控制形变预防质变的理论和手段是不是更先进呢?

    相比于中医理论中很多形而上的概念,比如精、气、神等,癥瘕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它们是腹内有形的结块。在合格的中医眼里、手下,癥瘕是能被感知的,能被看得见、摸得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