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5285
出口退税调整意促产业升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12期(总第2367期 2006.09.27)
     此次退税调整表明,国家的整个政策已经转变为不鼓励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甚至在将来还有可能对高耗能产品采取进一步加征出口税的措施

    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医药出口产品也是调整内容之一:维生素A、维生素E、其他维生素及其衍生物、含有青蒿素的中式成药等四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7%。

    由于这次调整被看作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受其影响,我国原料药产业或将在今后出现较大改变。

    风吹向何处

    从这次调整出口退税的产品类别来看 ,国家主要是取消了一些“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如煤炭、金属陶瓷等的出口退税,这些产品也属于国内需求比较旺盛的一些资源性产品。降低退税的也往往是供大于求或高能耗的产业,还有一些资源型产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也由5%或11%提高到13%。
, 百拇医药
    一些专家分析,此次退税调整表明,国家的整个政策已经转变为不鼓励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有需要的话,甚至在将来还有可能对高耗能产品采取进一步加征出口税的措施。

    而如果简单来看,原料药行业也应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的产业。尽管在目前的出口退税调整目录中尚未有对此类产业作出取消和降低出口税率的规定,只是在医药类产品中对一些维生素类原料药和含青蒿素类药品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但政策的转变或许是一个风向标——从目前来看,原料药产业其实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国家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的准备。

    调控的必要性

    将这次调整与上次于2004年进行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放在一起来分析,就会发现此次退税的调整仍属于结构性微调。但经过这几年的连续调整,我国政府在外贸税制方面的政策显示出了一定连续性,且手段针对性更强,更市场化。

    截至今年8月,我国外贸连续第28个月实现贸易顺差,巨大的贸易顺差进一步鼓励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估计今年外汇储备将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而贸易顺差过大,将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不利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贸易政策的稳定。目前中国的贸易顺差的表象下隐藏着出口结构失衡和出口产品总量失衡的弊端,长期下去,将愈发加剧我国和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 百拇医药
    而此前,我国一些大宗原料药产品上出现过的一些反倾销、反垄断诉讼其实已经给我国原料药企业敲响了警钟。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公布之后,对于那些从事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有关专家指出:只有依靠产业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会有出路。已经有一些企业表示,若支撑不下去便考虑转型另寻发展途径。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他们的新发展方向很可能会指向生物医药这样的新兴产业里面,而且很可能是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原料药领域。照这样来看,对目前已经在原料药产业中经营的企业来说,好消息和坏消息就兼而有之了。一方面可能更多的业外资本涌进来,产业的整体实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产业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那些营利形势好的产品很可能出现新的恶性竞争,甚至在对外贸易中又引发新的反垄断、反倾销诉讼。

    因此,政府调控力量的介入,进一步加强原料药产业引导,于提高出口经济质量和扶持国内医药产业具有非常必要的意义。比如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给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发展氛围,以巩固原有的抗感染药、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传统大宗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就很有必要。同时,引导新进企业和在传统品种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投入到抗肿瘤药、他汀类和普利类心血管药等特色原料药品种的开发上,逐步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这样,使我国的原料药能够在国际市场的低、中、高端实现差异化竞争,才能对得起我国“原料药生产第一大国”的称号。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2期, 百拇医药(刘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