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3472
三伏天读冬病夏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现代护理报》 2006.09.28
     ■冬病夏治兵法诠释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而夏治是指在夏季疾病缓解之时,采用某些疗法,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天,旺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哮喘发作频繁。夏季气血经络通畅,皮肤腠理完全开泄,药物易通过经络直达患处,因此也是治疗阳气虚弱所致的冬季常见疾病的好时期。

    ■冬病夏治方

    冬病夏治的办法之一是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而得名。在每年的初、中、末伏,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经络辨证的原理,选取相关的穴位,进行药物敷贴,刺激穴位,达到防治作用。

    天灸疗法又名为自灸,现代亦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多选取背腹部穴位,配合辛温走窜通经之中药,以达到温补脾肾,使气机升降平衡的作用。

    制法:选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中药碾成粉,用姜汁调成羹,敷在病人不同的穴位上,一般要敷6到8个穴位,用胶布固定好,敷贴3小时到8个小时左右,根据病人敏感程度的不一样,小孩子敷的时间要短一点,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通过药物的刺激作用,使穴位局部皮肤充血,甚至起泡,以达到刺激相关穴位,从而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中药穴位敷贴及穴位注射,一方面通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

    ■冬病夏治需与忌

    适应症:

    ◇过敏性的疾病,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小儿反复感冒、慢性咳嗽、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体弱易感之人。

    ◇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腹泻、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等其它疾病。

    禁忌症:

    ◇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过敏的患者;反复咳黄痰和咯血;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等。

    ◇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鱼虾等海鲜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另外,在敷药期间应注意敷药后最好6~10小时以后再洗澡。儿童在饮食上应注意少量、清淡、可口,忌饮食过量(尤其是寒凉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多吃豆类。

    作者: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耿丽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