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祛湿剂 > 清热祛湿 > 三仁汤
编号:11204052
三仁汤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6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5115 马静

    三仁汤来源于吴瑭《温病条辨》,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组成,原为治疗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湿温初起而设。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脾气;生苡仁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可以疏导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去;配伍滑石之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解暑;通草、竹叶甘寒淡渗,以助清利湿热之功;半夏、厚朴辛苦性温,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既助行气化湿之功,又使寒凉而不碍湿。诸药合用有清热而不凉,化湿而不燥之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现将近年来的临床运用概况综述如下:

    一、三仁汤用于治疗发热

    张国江魏文阁等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外感发热病170例,男性138例, 女性32例,其中12岁~20岁60例,21岁~40岁66例,40岁~57岁34例,58岁以上者10例;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5天;其中发热时在低热区间(37 3°C~38°C)者46例,在中等热度区间(38 1°C~39°C)者87例,在高热(39 1°C~41°C)波动者37例; 17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4h内体温降至正常者42例,48h之内体温退至正常者80例;72h内体温退至正常者36例,96h内体温退至正常者12例。其它症状亦随体温正常而逐渐消失。[1]
, 百拇医药
    曹克强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湿阻型长期发热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33岁,平均(30.04±1.65)岁;病程最长72d,最短20d,平均(42.54±2.32)d。对照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32岁,平均(30.04±1.64)岁;病程最长78d,最短22d,平均(42.87±2.27)d。两组在年龄、病程、体温方面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 [2]

    吴金莲用三仁汤治疗急性发热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12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15天;体温在37.5℃~39.5℃8例。服药3剂后症状消失,体温退至正常者15例,服用5后正常者17例,7剂后正常者4例,10剂退至正常者2例体温退至正常后复查血象均恢复正常。[3]

    申菊仙用加味三仁汤治疗湿温发热106例,其中男69例,女37例,其中最小六岁,最大78岁,25岁~45岁者89例;病程7天以内66例,8天~30天38例,30天以上2例。经治疗后,体温及其它症状全部恢复正常,7天之内无反应者为痊愈,占98例;体温降至正常,其它症状未恢复正常者为显效,占7例;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者为无效,占1例。[4]
, 百拇医药
    二、三仁汤用于治疗胃炎

    杨大坚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4~60岁,平均38.1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2.9年;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4例。三仁汤加味: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6g,川厚朴15g,法半夏15g,通草6g,竹叶10g,滑石20g,佛手10g,苏梗10g,谷芽15g。加减:肝郁气滞痛连及两胁,嗳气明显加青皮15g,延胡索15g;热象明显见口苦、苔黄,加蒲公英30g,川黄连6g;寒象明显,加砂仁10g,陈皮15g;脾虚见纳差腹胀,大便稀、乏力,加党参15g,或太子参30g,淮山药15g;湿重明显见胸闷,苔腻,肢困重,加佩兰15g,苍术10g;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陈皮15g;瘀血见舌暗者,加三棱15g,甘松10g。结果: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2%。[5]

    邹友敏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2例,其中住院病人16例,门诊患者4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的半年,最长10年。方用苡仁20g,杏仁15g,白豆蔻6g,厚朴10g,半夏15g,通草6g,滑石20g,竹叶6g。兼肝气郁结的加郁金15g,元胡15g,香附15g;兼食滞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0g;痛甚加芍药甘草汤。治疗结果,治愈4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6]
, 百拇医药
    王学民等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89例,89例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19~61岁;病程2个月~23年。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57例。方用杏仁10g,薏苡仁30g,白豆蔻10g,炒枳壳12g,厚朴10g,半夏10g,竹叶10g,黄芩10g,黄连10g,陈皮10g,云苓15g,焦三仙30g,砂仁6g,炮姜4g,三七粉3g。湿重加苍术10g;泛酸加乌贼骨10g,脾虚加白术10g,胃痛明显加白芍15g、元胡15g。脾肾气虚加山药15g,肝肾阴虚加寄生15g。治疗结果: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疗后胃镜像均有改善,但以充血、水肿、糜烂等急性活动性炎症像改善明显,而对粘膜白像,颗粒增生和血管透见的改善作用较差。[7]

    三、三仁汤用于治疗咳嗽

    刘翠云三仁汤治疗湿热咳嗽154例,其中男73人,女81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以15~45岁中青年较多。春季发病者23例,夏季发病者76例,秋季发病者31例,冬季发病者24例。治疗结果:154例,服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象正常,x线胸透或摄片除6例老年病例依然存在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外,其余病例气管征均消失,其中有12例服药1~2剂便收到明显的止咳效果。服药时间最多达19剂者1例,平均服药8剂。[8]
, http://www.100md.com
    郝小萍用三仁汤加减治疗痰湿咳嗽60例,分为急性支气管炎组30例,慢性支气管炎组30例。急性支气管炎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7岁,平均43岁;病程3周~2月。慢性支气管炎组: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45岁;病程3~5月。所有病例均经痰涂片检查结核菌、肺部X线摄片检查,排除肺结核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处方:用薏苡20g,杏仁15g,滑石15g,法半夏12g,厚朴12g,通草6g淡竹叶6g,白豆蔻3g加减。兼风寒去滑石、淡竹叶,加防风12g、麻黄6g;兼风热加桑叶12g、蝉衣10g;热重者加桑白皮、地骨皮各12g;寒重者加苏子9g、细辛3g;痰稠难咯加全瓜蒌、桔梗各12g;胸痛加毛冬青15g、枳壳12g;咽痒痛加威灵仙12g、射干10g。3 2 治疗结果:急性支气管炎组治愈28例(93 3%),好转2例(6 7%);慢性支气管炎组治愈23例(76 7%);好转7例(23 3%);两组总有效率均达100 0%。[9]

    四、三仁汤用于治疗肾炎
, 百拇医药
    陈小明三仁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76例,76例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8~18岁21例,19~45岁48例,45岁以上7例。病程2~3年54例,3年以上22例。脾肾阳虚67例,淤血阻滞9例。尿蛋白( ++++)29例,(+++ )38例,(++ )9例。三仁汤加减:杏仁、泽泻各15g,白蔻仁、厚朴、猪苓、肉桂、制附片各12g,苡仁30g,通草5g,制半夏10g,全蝎6g,猪肾1个,滑石20g(包煎)。年幼及体质较弱者量酌减。偏脾阳虚衰者去滑石、肉桂,加干姜、白术、茯苓;兼淤血阻滞者加桃仁、红花、丹参。显效(经治疗1~2个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8g)54例。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尿蛋白持续(+)]20例,无效(临床症状与尿蛋白无明显改变)2例。[10]

    陈维初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急性肾炎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3岁;病程最长者29d,最短者2d。有前驱病史者27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皮肤感染11例,扁桃体炎4例;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者25例,(++)者28例,(+++)以上者5例;白细胞(+)者8例,管型(+)者14例;其中红细胞(+)者24例,(++)者11例,(+++)以上者5例;血压升高者11例。治疗方用三仁汤加味:杏仁、滑石、丹参各12g,苡仁、益母草各15g,蔻仁8g,厚朴、半夏,淡竹叶各10g,通草6g。若浮肿甚者加车前子、大腹皮;血尿或尿中红细胞多者加白茅根、小蓟;尿蛋白多者加芡实、淮山、蝉衣;皮肤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血压升高者加夏枯草、钩藤;发热咳嗽者加麻黄。治疗结果:68例中痊愈52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11]
, 百拇医药
    五、三仁汤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卢晓梅用三仁汤加减治疗痤疮13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9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2岁,以17~25岁青年女性为多,病程半月至9年。寻常痤疮(以黑头粉刺、丘疹为主,偶有小脓疮)121例,脓疮型痤疮(以脓疮丘疹为主)9例,结节性痤疮(为大小不等之炎性结节、色红)7例,囊肿型痤疮(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1例。伴口鼻干燥,大便秘结102例,伴发痒者22例。结果:138例中临床治愈102例,占73 91%,好转31例,占22 46%,未愈5例,占3 62%,总有效率96 36%。 [12]

    陈方林等用加味三仁汤治疗接触性皮炎21例,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34岁;接触洗涤剂4例,化妆品、染发剂6例,膏药6例,漆类2例,金属类3例;红斑、肿胀、丘疹、水疱16例,糜烂、结痂5例。方用杏仁(去皮尖)、净苡仁、半夏(久煎)各15g,白蔻(后下)、厚朴、竹叶、汉防己、紫草皮各10g,通草5g,茵陈、土茯苓各20g,滑石(布包煎)30g。治疗结果 2~3个疗程痊愈14例,3~4个疗程痊愈4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13]
, 百拇医药
    王国强用三仁汤治疗湿热内蕴型脾胃病证186例,年龄17~70岁之间,男女无异,其中中医辨病为呕吐者35例,反胃者10例,吐酸者10例,痞满者60例,胃痛者46例,大便秘结者15例,胃缓者20例。据西医诊断(全部病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浅表性充血性胃炎62例,浅表性糜烂性胃炎48例,胃溃疡45例,胃癌3例,出血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8例。经治1~5个疗程,痊愈115例,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1.39%。[14]

    向大斌三仁汤治疗视网膜脉络膜病变51例,治疗组51例中,男45例,女6例;年龄24~50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治疗结果:痊愈43l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15]

    朱明刚杨 林刘 英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300例,其中男性 160 例,女性14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9岁。服药 2 剂治愈 60 例;服药4剂治愈140例;服药6剂治愈 81例;服药8剂症状明显好转(显效)19例。[16]
, 百拇医药
    毛智荣用加减三仁汤治疗脾虚湿滞型便秘92例,方药:薏苡仁太子参各20g,白豆蔻桔梗厚朴各6g,苦杏仁法半夏各10g,芦根12g。加减脾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兼血虚加当归;兼阴液不足的加沙参和玄参;阳气不足加肉苁蓉;热重于湿的加竹茹和黄芩;湿重于热加苍术和白扁豆。治疗结果92例中,治愈74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0.43%,总有效率为96.74%。[17]

    姜鹏九姜奕奇姜奕扬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6例,本组26例患儿中,男11例(42 30%),女15例(57 70%);年龄分组:6~12个月3例(11 54%),1~2岁10例(38 46%),3~5岁6例(23 08%),6~12岁7例(26 92%);原发证分类:肺脾气虚证17例(65 38%),肾虚骨弱证4例(15 39%),积热内蕴证5例(19 23%)。方用杏仁5g、白蔻仁3g、生苡仁15g、清半夏3g、厚朴3g、竹叶3g、滑石6g、黄芩6g、金银花10g、蚕沙4g(包煎)加减。①肺脾气虚者上方去半夏、竹叶、滑石,选加黄芪、黄精、苍术、白术、当归、防风、北楂等,苡米炒用;②肾虚骨弱者上方去半夏、竹叶、滑石,选加熟地、山药、茯苓、山茱萸、菟丝子、淫羊藿、黄芪、龙骨、牡蛎等,苡米炒用;③积热内蕴者上方去白豆蔻、厚朴、滑石,选加连翘、栀子、穿心莲、鱼腥草、虎杖、大黄、龙胆草、神曲、青黛等,苡米生用。治疗结果显效12例,占46 15%;好转12例,占46 15%;无效2例,占7 7%,总有效率为92 3%。[18]
, http://www.100md.com
    樊力用三仁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0~69岁。其中10例伴肾病及尿路感染,11例伴末梢神经病变,9例伴有视网膜病变。结果本组30例中,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6%。[19]

    李鸿义等用三仁汤加味治疗慢性肺心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轻型18例,中型8例,重型6例。肺部感染分级:中型23例,重型9例。方用三仁汤加味:杏仁12g,白豆蔻8g,薏苡仁30g,厚朴9g,通草9g,半夏10g,竹叶12g,滑石30g,藿香9g,芦根30g,枳实10g,黄芪24g。治疗结果:痊愈:1个疗程后,心悸胸闷症状消失,咳嗽气喘缓解,食欲睡眠正常,舌苔正常,脉滑有力,1年内无复发,21例,占65.6%。显效:心悸、胸闷、咳嗽、气喘基本缓解,头晕身倦、脘腹不适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进,但活动后仍气喘,舌脉正常,半年内无复发,7例,占21.9%。好转:心悸、气喘、头晕身倦、嗜睡纳呆等症状改善,舌苔薄白或黄微腻,遇伤风、情志因素、劳累或进食不当症状再现,4例,占12.5%。[20]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张国江,魏文阁,齐文生,杨秀婕.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4):25-26

    [2] 曹克强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10月 第16卷 第4期

    [3] 吴金莲湖南中医杂志2001年3月 第17卷第2期

    [4] 河南中医药学刊 00年 15卷第3期 62页-63

    [5]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17卷,.3期 266页

    [6] 现代医药卫生 03年19卷4期 461页---462页

    [7] 王学民,王满 燕颖军 河北医药2002年 第24卷第11期920页—921页
, 百拇医药
    [8] 河南中医 2001年第21卷 9月第5期 34页

    [9] 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24卷第5期 19页

    [1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年8月 第19卷8期 418页

    [11] 江西中医药1996年第27卷第6期 64页

    [12]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0年第14卷第3期 21页

    [13] 陈方林,陈昌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年7月 第19卷7期 356页

    [14] 河南中医 2004年第24卷 9月第9期 97页

    [15] 湖南中医杂志 第20卷第1期 47页

    [16] 中国中医急症 03年4月12卷第2期 175页到176页

    [17] 新中医 04年3月 36卷3期 62页

    [18] 现代中西医杂志2002年第11卷13期7月 1213页

    [19] 四川中医 2002年第20卷第11期 47页

    [20] 李鸿义,刘桂春,余铁生 山东中医杂志 1997年11月第16卷 504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