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8期
编号:11204370
联用利托那韦/洛匹那韦与丙戊酸加重双向型情感障碍1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8期
     本报讯 加拿大Sheehan等报告1例患者联合接受利托那韦/洛匹那韦与丙戊酸(VPA)治疗致使躁狂加重的病例报告。[Ann Pharmacother 2006,40(1)∶147]

    该男性患者30岁,患有双向型情感障碍合并HIV感染,用利托那韦/洛匹那韦、齐多夫定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在接受抗逆转录酶药物治疗之前,曾服用VPA(250 mg,3次/d),测得的VPA血药浓度为495 μmol/l。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21天后,该患者因躁狂症状逐渐加重而入院,当时VAP浓度为238 μmol/l,降低了48%。随即将VPA剂量上调至1500 mg/d并加服奥氮平后,VPA浓度上升至392 μmol/l,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目前已知,50%的VPA是通过葡萄糖醛酸化代谢,40%被线粒体β氧化,不到10%的VPA通过细胞色素P450消除。洛匹那韦可诱导乙炔基雌二醇、左甲状腺素和拉莫三嗪等一些药物的葡萄糖醛酸化。故推测该病例是洛匹那韦诱导VPA葡萄糖醛酸化,降低了VAP浓度和疗效。客观因果关系评价表明,逐渐加重的躁狂可能和VPA浓度降低有关,利托那韦/洛匹那韦与VPA之间存在可能的相互作用。

    VPA与所有洛匹那韦加强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之间均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在同时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使用VPA的疗效,并适当调整剂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