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1837
骨髓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9日
     【参考值】

    正常骨髓象为: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太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约占10%。细胞形态、染色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细胞。
, http://www.100md.com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cm×3cm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很低百分率,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0%。

    10.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临床意义】

    1.骨髓增生程度(以下括号中为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之比): 增生极度活跃(1∶1):常见于大多数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等。 增生明显活跃(10∶1):常见急、慢性白血病和各种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20∶1):常见于正常人及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50∶1):常见于财生障碍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 增生极度减低(300∶1):见于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 百拇医药
    2.粒系细胞改变(以下增高、减低均指其百分率的变化): 增高:见于各类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及缺乏症、急性造血停滞。

    3.红系细胞改变: 增高:见于急性红血病及红白血病、各种增生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病灶及慢性感染性贫血。 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巨核系细胞改变: 增高: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急性大出血,急性血管内溶血,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减低:见于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其他疾病如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及放射病等。

    5.淋巴系细胞改变: 恶性增高:见于各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变、淋巴瘤并发白血病、某些高分化性淋巴瘤。 良性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及病毒性感染等。
, 百拇医药
    6.单核系细胞改变: 恶性增高:见于各类型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良性增高:见于活动性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及粒细胞缺乏症等。

    7.浆细胞系改变: 恶性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寄生虫感染、某些慢性细菌性感染、粒细胞缺乏症、结缔组织病等。

    8.组织细胞改变: 恶性增高: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良性增高:见于某些感染引起的反应性细胞增多症,如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败血症等。

    9.骨髓象与血象必须联合分析,其重要性为:①有助于明确诊断;②有助于作出鉴别诊断;③有助于判断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