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278252
愧疚(三十八)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0.23
     “愧”和“疚”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情绪和心态,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自残和自杀。

    人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有积极、好动、向上、进取、乐观等阳性的一面,也有消极、沉沦、安静、畏缩、悲观等阴性的一面。阴阳平衡,相辅相成,交替出现,这是常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性的精神大多出现在白天,阴性的精神出现在夜晚。也有阴阳颠倒的,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比如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就是如此。即便是阴阳颠倒,但阴阳还是平衡的,交替更迭。中医把阳性的精神、情绪状态名之曰“神”,把阴性的精神状态名之曰“魂”和“魄”。

    如果阳性的精神状态亢奋过头,搞得人激动、兴奋,最终失眠,到了次日白天接着工作,再去亢奋,这就是阴虚阳亢。长期失眠,就会导致使阴性的精神以睡眠以外的另外一个面目出现(因为阴阳总是要平衡的),那就是清醒时的负面精神、情绪和行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恐惧不安,懊悔,愧疚,自责,自残甚至自杀。

    “愧”,就是内心有负面、阴暗的精神、情绪。这种愧的情感大概有以下几个表现:亏心,想了或者做了与自己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违背的事,反思以后感觉亏欠,与完美标准有差距。这些人一般家教很严,父母对子女体贴温情较少,外界强加的标准与孩子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以至于孩子常常出现亏欠心理。这是外因。从内因来讲,亏心就是心亏,中医认为,心包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羞愧,表现为胆小、害羞、紧张、脸红、心跳、手心出汗、不敢直视或对视,属于没做亏心事也怕鬼叫门的那种人。
, 百拇医药
    导致患者产生愧的原因,大多是普通人不以为然的事情。心气不足的人,容易拿鸡毛当令箭,夸大痛苦。所以矫正和治疗愧,一要降低父母要求和自我要求的标准,特别禁止父母强迫孩子完成自己未尽心愿的病态行为;二要补益心血、心气。虽说劳心者治人,但是劳心者大多活得不快乐,甚至很痛苦。

    愧也是自卑,自己看不起自己,经常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自惭形秽。比起就事论事否定自己来,自卑是对人的全面否定,无论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行。自卑源于攀比、竞争,多数自卑的人起初是受到父母、老师、同学长期的有意无意的讥讽、挖苦和贬低,伤了心气,进而产生对自身的怀疑和否定。

    自卑的人有示弱和逞强两种极端表现。示弱的人总是表现出畏缩、后退,渴望被关爱的样子,如果外部生存环境好,尚能慢慢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反之,极易经不起挫折、打击,走向自绝。逞强的人,是试图从竞争中取胜,向别人证明自己,再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达到自我认同的目的。这种通过外求来解决内患的方法,往往是缘木求鱼,始终看别人脸色生活,很难自得其乐。
, 百拇医药
    “疚”,是心病日久以后产生的自责和负罪感。可以说愧久了,就会出现疚。也就是说病人从开始的亏欠、自卑的虚证,进而转向了责备、谴责、伤害、杀害自己的实症。原来总说对不起别人,现在要采取行动做个了断。

    天造地化,幸而为人,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群居生活,形成江湖社会,为了统治的需要,就产生了无数的说教,让人变成驯服工具。这些说教有个基本特点,就是先让你感到自己有缺点、错误,需要忏悔、改正。很多人中招,不断地削足适履而改变自己适应社会,这个过程中不断压抑、削弱心气,最终崩溃。临床经验证明,所有抑郁症病人不是因为事情而内疚,而是感觉内疚,找个事情做由头。所以解除心病、补益心气是治疗愧疚的根本。

    对于有自伤、自残、自杀心理和行为的,临床治疗以驱邪为主,可以针刺“十三鬼穴”,或局部放血。对于初期自觉愧疚,失眠早醒,恶梦多梦的,治疗以艾灸、汤药为主,以宁心安神,恢复精神与魂魄的平衡。

    文/徐文兵

    (三十八),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