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3531
防止“再梗死”必须控制危险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28期
     由哈医大第五医院心内科王伯全等医生完成的一项临床分析表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多出现在原梗死部位,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猝死,病死率高于同期收治的急性心梗总病死率,且临床预后较首次差。专家指出,识别危险因素并予控制,加强冠心病二级预防,是防止再梗死的重要措施。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有心梗病史者,再次发生新的心肌坏死,再次出现缺血性胸痛症状。哈医大五院心内科医生王伯全等人对本院收治的49例被确诊为再发急性心梗患者,于出院后继续追踪观察他们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这些病例中,第二次梗死者有42例,第三次梗死者7例;有诱因者26例,其中情绪激动、焦虑、对病情恐惧、在急性期擅自活动诱发者11例,其后按顺序分别为便秘、饮酒、吃硬食物、晚餐进食脂肪过多、干重体力活以及由突发生活事件等因素而诱发。

    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再梗死病人中,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症状者21例;以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被诊断为再梗死者分别为9例、6例、5例,全部病例均有心电图的典型改变,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此外,本组病例中,再梗死发生在原梗死部位者占51.24%,说明其原因与冠脉粥样硬化部位原病变有关,即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和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发生再梗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不稳定性病变和斑块破裂,更易诱发血栓,使再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 http://www.100md.com
    再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多支血管病变,特别是左主干病变和其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非透壁性心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等。本组病例再发急性心梗部位为:前壁16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8例,下壁并右心室4例;原发部位25例,不同部位11例,梗死延展5例;7例有梗死后心绞痛,其中2例静点硝酸甘油和口服美托洛尔亦无法解除症状;18例伴发高血压者均未正规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

    王伯全医生提醒同行说,临床应提高对再梗死的警惕性及综合判断能力;对有心梗病史者突然出现胸痛、心律失常、心衰或心衰加重、心源性休克时,应考虑再梗死的可能性。同时须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并与原心电图资料仔细比较;争取在血清心肌酶学释放的高峰期采血,获得更可靠的酶学结果,避免漏诊、误诊。在此,识别并控制易患因素,加强冠心病二级预防,有助于防止再梗死“死灰复燃”。

    血清IL-18是预测冠心病重要因子
, 百拇医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研究中发现,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与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指标,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IL-18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多效能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动物试验研究也发现,IL-18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重要的联系。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等。

    研究人员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IL-18、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稳定状态密切相关;这两种因子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是冠心病的重要预测因子及危险因素;检测血清IL-18和hs-CRP,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有重要的意义。(张中桥), http://www.100md.com(衣晓峰 靳万庆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