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274948
部位创伤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8期
1颅脑伤,2胸部伤,3胰腺闭合性创伤,4创伤骨折,5周围神经损伤,参考文献:
     创伤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孪生兄弟”,从全球看,创伤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我国,创伤更是逐年增多,本文将某些部位创伤的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1颅脑伤

    最近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NINDS)对大宗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激素、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缓激肽拮抗剂、抗癫痫药等药物对颅脑创伤都没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1]。巴比妥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脑代谢和减少脑血流量来降低颅内压,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过度通气:通过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来降低颅内压,但尚不能确定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利与弊。甘露醇:对逆转急性颅脑水肿有显著疗效,但对重型颅脑损伤持续治疗中的有效性仍有争议。亚低温治疗: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仅能提高Glasgow昏迷评分(GCS)6~8分、年龄<45岁、伤后6 h内达到亚低温水平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对其他患者无效,临床上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治疗时间窗。

    目前认为有希望的药物包括:黄体酮、镁离子、大剂量白蛋白和胆碱脂能抑制剂安理申等,但尚需大量临床研究方可得出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生率为28%~42%,DAI有2种形式,一种为原发性轴索断离,另一种为非断离性轴索损伤,后者占损伤轴索的80%~90%。 创伤可引发非离断性轴索损伤,继而出现二次切割(second axotomyond),继发断离,这一过程可能发生于伤后数小时至数十天,这也为DAI治疗提供了时间窗。胞浆蛋白降解酶,如Calpain抑制剂能减少伤后轴索肿胀及继发性断离。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压增高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既简单又安全,疗效优于常用开颅骨瓣。 颅脑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已引起广泛重视。目前研究认为,内源性损害因子如乙酰胆碱、兴奋性氨基酸、内源性阿片肽、氧自由基以及炎症反应失控等是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的主要机制。已发现神经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成神经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