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1275782
抗结核药致急性胰腺炎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患者,女,41岁。因咽部不适10 d,咳嗽咳痰6 d于1996年3月2日入院。查体:神清,对答切题,营养中等,全身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体温36.5 ℃,脉搏80次/分,血压14/10 kPa。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及肝功能等均正常。胸部X光照片及CT扫描,发现左上肺有一直径为2.5 cm×3.0 cm的阴影,边缘光滑,诊断为肺结核球。确诊后即给予抗结核药异烟肼 (INH)+利福平(RMP)+乙胺丁醇(EMB)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服药6 d后,病人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上腹压痛及肝区叩击痛,体温39.2℃,心率108次/分,血压9/6 kPa,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急查淀粉酶(碘淀粉比色法)发现:血淀粉酶为4 800 U/L(正常参考值为800~1 800 U/L),尿淀粉酶为 13 000 U/L,(正常参考值为1 000~12 000 U/L),12 h后高峰达血淀粉酶25 060 U/L,尿淀粉酶66 170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于用药前已做肝、胆、胰B超检查均正常,除抗结核药外未用过其他药物,发病前亦无暴饮暴食史,排除阻塞、其他药物或饮食等原因引起,考虑为抗结核药的副作用所致,即停止INH+RMR+EMB用药方案,进行抗休克、抗炎、抑制胰腺分泌、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行等一系列抢救措施,2 d后病人病情稳定。7 d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后改用免疫抑制剂及中药等综合治疗肺结核球,未出现类似情况。6个月后X光胸部照片复查,病灶已吸收钙化。

    讨论: 抗结核药的副作用主要有: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抗结核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防止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联合用药也可能会使副作用加重。本病例在应用INH+RMP+EMB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过程中,所出现的胃肠道症状是意料之中,但迅速发展为急性胰腺炎,则为临床之少见。本病例提示,临床上在抗结核治疗中,必须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预防副作用所致的严重后果。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内三科,湛江 524002), 百拇医药(欧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