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2321
我们与药事管理同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1.13
我们与药事管理同在
我们与药事管理同在
我们与药事管理同在

     陆惠兴:1966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化学专业。从1995至2003年历任广东省医药管理局(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2003年4月至今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顾问,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药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会长、广东省科协常委、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

    饶健: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药学院药学专业,在读博士。2004年3月至今,任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通过国家外国专工商管理英语考试A级赴美国研修。并先后参与了我国《新药审批办法》、《中药保健药品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药品管理法规及其部分技术规范的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研讨和修订工作,组建了湖南省首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并担任秘书长。

    陈时飞: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药学院药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至今,任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兼任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
, http://www.100md.com
    ■本报记者 贺彩丽

    陆惠兴:

    一次偶然让我与药监结下不解之缘

    首先要感谢中国药科大对我的培养。是中国药科大的培养,使我成为一名药学工作者。但其实我能成为一名药学工作者是非常偶然的事情。我是1962年参加高考的,报专业时,我并没有将药学专业作为首选,而是填在第二专业非常靠后的位置。虽然最后中国药科大录取了我,但是心里还是很别扭,觉得没有如自己的心愿。不过,好在这种情绪很快就转变过来了,因为中国药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着实感染了我。这种机缘,也使我一辈子与药结下了不解之缘,隔了这么久回过头看,能从事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工作,真的很光荣,衷心感谢学校的培养。

    难忘南药

    在中国药科大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新生报到那天,学校到处都是欢迎的横幅,特别是其中的“欢迎你,未来的药师,人类健康的工程师”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直到后来我真正成为了一名药学工作者时,这句话都一直激励着我。所以,回首我这些年走过的路,觉得从我个人而言,对从事药事工作,其实是经历了从不了解到别扭再到理解认同的一个过程,而且转变过来之后,我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对药事工作的热爱与信念。尤其是在我国即将迈向小康社会,健康问题也成为社会头等大事,这就更加体现出药事工作的重要与崇高。
, http://www.100md.com
    寄语当代大学生

    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我对21世纪的大学生有几点建议:

    一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希望大家能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国情、民情。我们当时只知道埋头读书,社会实践太少,对外界的事物接触得太少,这并不好。二是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读书重在能把书本上的东西融会贯通,不要死记硬背,等你工作后就有这样的体会了,学校里学的东西并不能立即在工作中派上用场,学生阶段学到的东西只是为你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为以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打基础,真正的才干是在实践中增长的。三是陈云同志也曾寄语大学生“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我很认同这句话。工作做好了,自然有人发现你,承认你,但是现在有些大学生有点太急于求成了。

    比如现在的公务员招考热,我认为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大学生其实应该先在基层锻炼二三年,这样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仅大有好处,还能培养对基层的情感,在工作中也能从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然后再去应考,这对今后的工作或许会大有裨益。
, http://www.100md.com
    反思监管

    这两年药品安全接连出了些问题,确实让人痛心。社会上甚至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药监部门监管不到位,有存在的必要吗?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辨证地看,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点问题都不出是不现实的,关键是事后如何吸取教训,如何将以后的工作做好。近年来药品安全所出的问题,也正说明我国的药监工作任务还是相当繁重,也更应该认识到药品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当然,药监部门也要从这些事情中吸取教训,不要埋怨,不要消沉,要意识到这是社会在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做到科学监管。比如加强日常监管,不要把审批和验收看作是把关的惟一方式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药品监管工作。

    饶健:

    药监人要有科学和人文精神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中国药科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老师的献身精神。那时候大家都疯狂地读书,因为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里面有许多献身科学、要求严格、追求完美的老科学家。
, http://www.100md.com
    严谨求实

    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前不久去世的徐国均老院士,当时他一只眼已经失明,为了消炎,要在失明的眼睛里塞上药棉,然后再用纱布蒙着,由于一只眼看书非常不方便,他必须借助放大镜,还要看显微镜作药材的粉末鉴定。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每天中午他还是抱着一堆书到实验室去看。南京的夏天,其炎热程度相信在那里呆过的人都有深刻体会。而且,我也听其他老师说徐国均老师经常坚持每天中午在实验室看书工作到深夜,他的这种献身精神令我非常感动。正是有了这些老科学家们的献身精神,才有了我国药学的发展。

    药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的结论。记得学药物分析时,当时由于太年轻,做实验的时候往往不太重视,结果有一次因为一项实验不严谨,实验报告写得不规范,被教这门课的刘文英老师打回两次。中国药科大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走出社会
, 百拇医药
    参加工作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发第一份检验不合格证书。刚毕业时我是从事药检工作的,这项工作最大的难处在于对药厂的检验合格证书好发,但签发不合格证书就难了。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签发这份不合格证书时,我先后找了2位老师帮我复核,最后才下决心签发。虽然我知道这份检验证书发下去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但从事药检工作的责任感使我抱着尊重事实的态度,以理性战胜了感情。

    我之前曾经在基层锻炼过几年,每每看到农民们因为缺衣少食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流泪,在这个时候我更加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了,也常常用这些去告诫自己要警醒。

    上学的时候我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单纯而理想,但现实往往是残酷而沉重的。刚出校门,我也有过很大的失落感,但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心态好,自信,非常愿意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只有着眼于未来,才能一步步积累,每件细小的事情都是人生的答卷,人的进步也是逐渐积累的。在学校里,老师教给你的是最基本的原理,这些并不能立即转化为你的能力,关键的还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真正的才干和知识要在工作中积累。对于刚刚走上社会的中国药科大毕业生,我想说的是,医药行业既是一个永远向上的朝阳产业,又是一个济世苍生的崇高事业,因此,除了有创业精神之外,还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要把药品质量放在首位,对社会充满挚爱和真情,才无愧于中国药科大的培养。
, 百拇医药
    药监无小事

    对于药监工作,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药监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所以,这要求我们药监人必须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药品监管工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理工科出身的人往往会欠缺人文情怀,因此,我觉得药监人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有人文关怀,在这个高风险的职业里,才能慎独、慎激、慎权、慎欲,拥抱阳光。

    现在的医药行业暂时出现了一点挫折,但是我相信没有永远的黑暗与低潮,人们对药品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此,永恒向上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现在的低潮也是多年深层次矛盾的一次爆发,但我相信,低潮总是高潮的前奏。

    陈时飞:

    坚决维护公众利益毫不含糊

    厚重古朴的校风

    我是1979年进入南京药学院学习的,当时的学校校园略显陈旧但厚重古朴,同学老师淳朴而厚道,教风学风非常纯正。
, 百拇医药
    老师亲切可敬,诲人不倦。我们入学时候年龄都不大,大多没出过远门,没什么见识,但大家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强。记得教我英语的老师叫陆波,人非常慈祥。我当时才17岁,来自农村,连普通话都讲不好。为此,她每周都抽出几天在下午下课后在她办公室里单独给我开“小灶”,除了教我英文外,还教我中文(普通话)。我现在的英语口语英国人基本都能听懂,中文(普通话)中国人也能听懂,这都得感谢陆波老师。

    在学校里同学们友爱,求知若渴、孜孜不倦。校园生活简单快乐,图书馆、教室、宿舍、食堂四点一线。印象最深是每晚图书馆“抢位置”。由于图书馆规模不大,自修的座位有限,每晚在图书馆开门前1个小时就有人在门口排队,门一打开便蜂拥而入,抢占位置。同学们努力用功学习的画面,令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学校教学的科学氛围和专业精神造就了一代一代的“药科大”人。中国医药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领域随处可见“药科大”人的踪影。尤其是在专业领域,为国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以致有人戏称,中国药科大毕业生书生气足,“搞政治”不行,搞专业一流。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成了“药科大”人的显著特征。
, 百拇医药
    总之,学校教育我们厚道为人、诚信做事,追求真理、公道、正派的作风和气质,这是我们终生最大的受益。

    高度重视药监工作

    从我们这一代人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完全从缺医少药的年代发展到了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需要的水平,成绩非常巨大。

    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一方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另一方面药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以来连续发生几起药品安全事件,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当前正在开展的医药领域反商业贿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提高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要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非常正确。科学监管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必须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通过科学的监管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由科学有效的监管来保障,以取得监管和发展的统一,确保群众能用上药、用上好药。这要求我们药监人必须正确处理好公众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关系,促进商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一致。在公众利益和商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坚决维护公众利益毫不含糊。

    在科学监管理念的指导下,要完善食品药品的法律法规、完善体制机制、提高队伍素质。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建立长效机制。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药品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药监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