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1292783
仙人掌果红色素含量测定及其水溶液稳定性试验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关键词 仙人掌;红色素;测定;稳定性

    仙人掌果又名仙掌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kkenii Haw的果实[1]在我国广东雷州半鸟海岸产量十分丰富,由于果皮毛刺多,食用不便而长期未被开发利用,仙人掌成熟果个大(3~5克/个),表皮深红色,果汁呈紫红色,民间作水果食用,无毒。有文献报道仙人掌红色素为甜菜色苷类化合物[2],而我国于甜菜中提取的甜菜红色素已成为商品天然色素[3,4],广泛用于糖果,冷饮,糖衣药品的着色[2]。仙人掌果的红色素含量大且易于提取,若能加工利用,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本文对该果的红色素含量进行测定及研究其水溶液的稳定性,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1 材料与样品处理

    11 材料 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新鲜仙人掌成熟果(广东湛江湖光岩采集)。

    12 仙人掌红色素对照品的制备 榨取仙人掌果汁100 mL,用石油醚脱脂后,拌硅藻土,自然干燥后用吡啶溶解,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溶剂至尽,得稠状固体。将此稠状固体加入硅胶层析柱上,依次用无水乙醇、70%乙醇和30%乙醇洗脱,收集红色洗脱液于干燥器中冰箱冷冻干燥得固体粉末红色素,纸层析上(30%乙醇展开剂)显示为单一化合物,碘蒸气检测无其它斑点。

    13 样品处理 将全果(每个15~35 g)称重,碾烂,用蒸馏水溶解提取色素至尽,置于2 000 mL容量瓶中,加缓冲液(pH=72的NaH2PO4~Na2HPO4,下同)定容至刻度,为供试液Ⅰ。另取成熟果榨取果汁20 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定容至刻度,为供试液Ⅱ。

    2 方法与结果

    21 仙人掌果红色素含量的测定

    211 工作曲线的制作 精密称取经柱层分离的干燥恒重的仙人掌红色素(固体)100 mg。配成200,400,600,800,1000 mg/L(内含缓冲液)的标准溶液。以1 cm比色皿,蒸馏水作空白溶液,于分光光度计537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为0180,0363,0550,0731和0906,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为Y=91X,r=09999,样品在200~1000 mg/L处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仙人掌红色素的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图1 仙人掌红色素的吸收光谱(略)

    212 全果及果汁红色素的含量 取供试液Ⅰ及Ⅱ,测定其吸光度,结果换算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仙人掌全果红色素含量(略)

    22 pH值对仙人掌红色素颜色作用及稳定性作用 分别用HCk和NaOH对色素溶液调节pH值为1~12,定容后于暗处放置(室温20℃左右)7 d,测定颜色变化。结果表明:红色素在pH=70~72的溶液中最稳定,在7 d后其吸收值仅下降48%。新配色素溶液在pH=1~12内颜色可互相转化。

    表2 仙人掌果汁红色素含量(略)

    23 仙人掌红色素的热稳定性试验 定量移取pH=70的色素溶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在40、60、80℃桓温水溶中放置1 h,冷动后,在波长537 nm处测其前后吸收值,吸收值分别为20℃时的951%、688%、280%,另放置于4℃冰箱14 d,吸收值仅下降11%。

    24 仙人掌红色素的光稳定性试验 定量移取pH=70的色素溶液,在室内灯光,室外强光及阳光下暴晒,每间隔2 h取部分溶液依法测吸收值。室内灯光(日光灯)及室外强光照射10 h,其吸收值几乎无变化;阳光暴晒温度达40℃,与热稳定性结果一致,说明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甚微。

    25 金属离子对仙人掌红色素的影响 001 mok/L的20种常见阳离子和6种阴离子滴加入色素溶液中,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金属离子对仙人掌红色素作用的颜色变化(略)

    26 添加剂对仙人掌红色素的影响 在色素溶液中加入少量常用防腐剂及5%的蔗糖和葡萄糖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添加剂对仙人掌红色素的作用(略)

     3 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仙人掌红色素的含量与果实的成熟度有关:果皮青而饱满的果实称为准成熟果,全果红色素平均含量692%,果汁红色素平均含量226%;果皮深红的为成熟果,全果红色素平均含量可达880%,果汁红色素平均含量308%;成果越大,色素含量越高。一般生产提取色素时,榨取果汁,过滤干燥即可。

    仙人掌红色素干燥下可长期保存,但其水溶液的热稳定性不够理想,在运输贮存时避免接触Fe、Zn、Cu等金属或离子,添加剂不宜用安息香酸和山梨酸。

     4 参考文献

    1 谢宗万主编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1

    2 王璋译食品化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472~473

    3 马自超,庞业珍著天然食用色素化学及生产工艺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42~43

    4 蔺定远著食用色素的识别与应用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789~90

    广东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

    (广东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湛江 524023), 百拇医药(刘江琴 蔡春 莫丽儿 庄海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