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2270
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转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1.15
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转轨

     【特邀专家】:

    桑国卫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恽榴红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金少鸿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

    在2006年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上,来自医药行业的多位资深院士与专家分别就我国化学药物研发、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近况、药品快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等话题做了专业报告,在此简要摘录,以飨读者。

    桑国卫:药物越来越新,中药越来越现代化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多、小、散、乱问题未根本解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我国新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1.02%;创新药物临床前、临床评价的规范化尚未得到国际认可,不具备参与国际药品研发竞争的能力;我国民族医药产业虽具优势和特色,但其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创仿结合的战略性转轨。

    医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1991年全球医药市场为2058亿美元,2003年已增至4663亿美元,2000~2003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6%,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据估计,2010年世界医药市场总销售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以上。我国现代医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有很大的提高,可望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我国医药企业在原料药上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制剂产品上主要着眼于国内市场。多年来,我国化学药制剂出口一直徘徊在1亿美元左右,而印度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则明显强于我国。

    我国仿制药生产与美国、印度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低水平仿制和低价位混战上。国内仿制药的平均利润只有10%左右,有1/3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加强我国创新药物能力建设,整合国内优势研究力量,在政府引导下,我国在新药研发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支持经费达30026万元,建立了9类平台和技术专项。

    至今,我国在创新药物研究中,已经积累了45个新药证书,41个品种申报新药证书,10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