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43期
编号:11290173
瑞巴派特(膜固思达)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43期
     瑞巴派特(Rebamipide,膜固思达®)是一种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观察和比较瑞巴派特片与硫糖铝混悬液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评价瑞巴派特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等11家医院开展了一项瑞巴派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预期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11个医学中心完成治疗经内镜证实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660例,每个中心60例,其中试验组(瑞巴派特100 mg,口服,每天3次)与对照组(硫糖铝1.0 g,口服,每天3次)病人比例为3:1,疗程8周。治疗前行Hp感染检测,采用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13C或14C呼气试验(UBT)判断,若二者同时阳性则诊断为Hp阳性。Hp阳性组进一步随机分为Hp阳性根除组和Hp阳性未根除组。Hp根除采用标准一周三联方案(奥美拉唑 20 mg每天2次 + 克拉霉素500 mg每天2次 + 阿莫西林 1.0 g每天2次)。试验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行临床症状积分评定(包括治疗后第1 ~ 7天和第2、4、6、8周的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嗳气和总积分)、Hp感染检测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中分别取胃窦糜烂区及非糜烂区各两块黏膜行病理观察。采用Hp阳性根除、Hp阳性未根除和Hp阴性三个亚组(每组各220例)行分层分析。另在两个中心采用放免法和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胃黏膜中前列腺素(PGE2)和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观察瑞巴派特对胃黏膜PGE2和MDA的影响。
, 百拇医药
    研究结果

    截至2005年10月共入选453例病人,全部病例无脱落,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确不良事件。纳入按研究方案(PP)分析者452例,纳入分层分析者438例,其中Hp阳性根除(试验/对照)、Hp阳性未根除(试验/对照)和Hp阴性(试验/对照)组的例数分别为150(117 / 33)、129(92 / 37)和159(122 / 37)例。

    PP分析:瑞巴派特组(343例)和硫糖铝组(109例)的基线性别、年龄、病程和吸烟饮酒史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内及第2、4、6、8周后,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图1显示,瑞巴派特组治疗1周后症状总积分由治疗前的5.54 ± 0.97(均数±标准差)下降至2.49 ± 0.54,硫糖铝组从5.95 ± 0.83降至3.11 ± 0.47,二者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 < 0.001),8周后瑞巴派特组的积分为0.80 ± 0.49,第2、4、6、8周时下降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01)。瑞巴派特组治疗8周后内镜评分参见图2,二者治疗前积分无显著差异,但下降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治疗8周后,瑞巴派特组(52例)糜烂区组织PGE2含量由(225.4±18.3)pg / g升为(266.7±14.7)pg/g,其差值显著高于硫糖铝组(23例)(P < 0.01)。同时瑞巴派特组糜烂区组织MDA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由(325.9±65.6)mmol/g降为(216.5±61.5)mmol/g,而硫糖铝组由(306.9±68.8)mmol/g降为(237.3±65.1)mmol/g,二者差异显著(P<0.05)。
, 百拇医药
    分层分析:瑞巴派特组和硫糖铝组治疗前Hp阳性率分别为63.9 %(216/338例)和65.7%(71/108例),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率在二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p阳性未根除、根除和Hp阴性组之间,未观察到瑞巴派特改善内镜积分的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评估:瑞巴派特组的不良事件率为0.62%(2例),硫糖铝组为1.03%(1例),瑞巴派特的安全性良好。

    结 论

    瑞巴派特可快速、明显、持久地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并使胃黏膜炎症的活动程度减轻,具有促进黏膜PGE2释放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瑞巴派特疗效不受Hp感染状态的影响,对于Hp相关糜烂性胃炎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而,瑞巴派特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附:研究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组长单位负责人:李兆申、杜奕奇等(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参加单位负责人:房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吴建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任建林(厦门大学中山医院),田字彬(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郭晓钟(沈阳军区总医院),姜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何利平(福建省立医院),厉有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志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瑞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