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1318021
玉环为患者免费建“药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1.16
     很多人对药店里的坐堂医表现出不屑。他们质疑坐堂医的真实身份,事实上,一些药品厂家在药店租得一席之地,让推销人员穿上白大褂,堂而皇之地冒充坐堂医;还有些药店的坐堂医甚至连行医资格都没有;再者说,坐在药店里的医生难免和药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谁又能保证他们不是“药托”?

    上述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因此,在某些地区,医生在药店内坐堂看病是不被允许的,但坐堂医真的应该全部封杀吗?

    假如药店以李鬼冒充李逵,坐堂的是促销员,或者是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有关部门当然有必要对这种行为严加查处;假如坐堂的确是执业医师,但却借消费者问诊之机推荐某类药品,进行错误的诱导,问题就出在医生的医德医风,以及药店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的社会责任感。应该说,无论哪种假设,错并不在坐堂医模式本身。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医生坐堂药店不仅省去消费者在医院排队挂号的宝贵时间,而且还可以让顾客享受到相对低廉的药价。笔者曾经在一家著名外资医院看到,就诊的病人不需要分科挂号,而是由全科医生接待,全科医生负责常见疾病的治疗,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病症,再由全科医生向患者推荐应就诊的科室。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不是每个医生的长项,但是询问病症、查体征却是一名执业医师的基本功,那么坐堂医为什么不能成为把好消费者健康第一关的“全科医生”呢?

    文/杨艳, 百拇医药(侯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