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营销.药店
编号:11318047
珍奥门揭示出的诚信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1.16
     大连珍奥集团从拿到直销牌照后就新闻不断:先是作为第一家内资直销企业而被媒体追逐;然后是其产品珍奥核酸质量出现问题;紧接着,因“宣传不实”而被商务部“停牌整改”;后来,干脆被商务部“红牌”罚下——吊销了直销经营许可证。

    珍奥直销牌照被吊销的原因,是其申报材料中存在虚假内容,商务部的表述为,“珍奥集团所称的诺贝尔奖高科技品牌并不存在,其产品也并未获得诺贝尔奖技术支持”。

    根据近段时间的公开报道,不仅是珍奥,其他企业也相继在产品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其中,有被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出来的,也有消费者举报投诉发现的。一旦查实,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企业的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直销进入中国16年来,行业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还没有充分建立,人们对直销也还有些误解,这时候,作为直销主体的企业自身努力就必不可少,而企业诚实守信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确保产品的品质。然而在直销这个敏感的行业里,相继有多家公司的产品遭遇“质量门”事件,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考量直销行业的诚信。

    业内人士认为,珍奥事件至少给行业四点启示:一是企业运营必须遵纪守法;二是直销不是企业救命稻草;三是即使龙头企业也应珍重品牌;四是企业危机公关能力有待提高。珍奥事件给直销企业敲响了警钟:商务部虽然惩处的是珍奥,但目标则是众多可能会大肆炒作和弄虚作假的后来者;打铁先要自身硬,直销企业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把直销经营做好。

    由于直销刚刚放开,直销企业正处在被质疑的高峰期。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被“揪”出来的直销产品都有问题。中国现有法律规定,人们对市场上的产品提出质疑是基本权利。但是在面对传统保健品企业和准直销企业时,人们却往往持不一样的态度。在面对传统保健品企业时,当事人往往在拿到国家权威部门的检验、确认的证据后,再通过法律途径正常解决。但是一旦遭到质疑的是直销企业,问题就会被有意无意地放大,当事人多半不会考虑法律途径而是首先想到通过民间途径,期望获得更多的补偿。当然,无风不起浪,即使被“揪”出来的产品没有质量缺陷,企业可能也有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产品宣传、销售时一定要以诚信为前提。

    直销在中国正在回归“以产品导向为主”的理性状态。随着国家对直销立法,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未来,没有好产品的直销企业将寸步难行。好的产品质量是“直销的底气”——没有好的产品或者产品质量不过硬,营销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哪怕风光一时,最终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当然,在实际经营中,任何企业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企业”不积极主动地与消费者沟通、解决问题,而是采取“傲慢”态度消极对待,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在当前“消费为王”的时代,企业若想长久经营,就必须严格自律,严格遵守诚信法则。企业的“质量信用”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依靠提高产品质量,求得市场信誉,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

    文/陈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