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考
中药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医疗和保健事业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回归自然、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热潮,植物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防病治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植物药的国家,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疫情、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深受国人信赖,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推广,我国的中药材现已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出口量逐年增加。传统中医药越来越得到世界的承认,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药产业发展机遇增多的同时,由于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利益的驱动,中药资源被过度开采的可能就越大,这就给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一些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骤然增加的珍稀中药资源,如冬虫夏草、红豆杉、天山雪莲、甘草、麻黄草、石斛等都遭到掠夺式采集,不少物种已经濒危,个别物种已经行将消亡。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引起15~30个物种出现危机。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所收录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0%。可见,药材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再不及时加以有效的保护,将来不仅可能无药可采,影响到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甚至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 百拇医药
中药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开发,轻保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少中药材主产区把开发中药材作为致富的手段,靠山吃山,只顾眼前得利,根本不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实行掠夺性开采,并且很多都是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以破坏大量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直接导致部分中药材资源濒危。
(二)有法难依,执法不力。为了保护好中药资源,尤其是野生药材资源,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但将近二十年来,制定《条例》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条例的执法主体、所规定的执法手段、相关的处罚办法等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导致其很难继续贯彻实施,中药资源保护工作有法难依、执法不力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职能交叉,主体不明。中药资源有的来自于植物,有的来自于动物,有的来自于矿物,其管理主体涉及到动植物、矿物主管部门;同时作为药材来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由于职能交叉,极容易造成谁都有权管、谁又都不能单独管、有利就管、无利就不管等低效执法现象。
, 百拇医药
进一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是做好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关键。保护中药材资源,必须立法先行,在全社会形成依法保护中药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黑龙江省根据多年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经验,重新制定了《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对国家和省重点野生药材物种实行许可证管理,使野生药材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鉴于国务院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目前已经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应当尽快予以修订,使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是中药材资源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过量开采中药资源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其恢复,危及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但不采不用,任其自生自灭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自身的价值,等于闲置和浪费。因此,必须要坚持保护、繁育、利用并重的方针,该开采利用的开采利用,该保护的保护,对中药资源实行合理开采、抚育更新,使其新陈代谢、繁衍不息,充分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百拇医药
(三)搞好中药资源普查是开展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1985年,全国曾经搞过一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对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2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各地的中药资源分布蕴藏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是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亟待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是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在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物种,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划界标识,建立保护档案,落实责任制,完善管理办法,实行科学采集、划片轮采、边采边育、抚育更新,促进资源的恢复。
(五)发展中药材生产是缓解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要在这个纲要的指导下,大力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使一些濒危、稀有的野生药材资源实现人工替代,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缓解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压力。, 百拇医药(宋文明 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局)
随着医疗和保健事业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回归自然、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热潮,植物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防病治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植物药的国家,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疫情、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深受国人信赖,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推广,我国的中药材现已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出口量逐年增加。传统中医药越来越得到世界的承认,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中药产业发展机遇增多的同时,由于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利益的驱动,中药资源被过度开采的可能就越大,这就给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一些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骤然增加的珍稀中药资源,如冬虫夏草、红豆杉、天山雪莲、甘草、麻黄草、石斛等都遭到掠夺式采集,不少物种已经濒危,个别物种已经行将消亡。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会引起15~30个物种出现危机。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所收录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0%。可见,药材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再不及时加以有效的保护,将来不仅可能无药可采,影响到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甚至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 百拇医药
中药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开发,轻保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少中药材主产区把开发中药材作为致富的手段,靠山吃山,只顾眼前得利,根本不顾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实行掠夺性开采,并且很多都是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以破坏大量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直接导致部分中药材资源濒危。
(二)有法难依,执法不力。为了保护好中药资源,尤其是野生药材资源,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但将近二十年来,制定《条例》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条例的执法主体、所规定的执法手段、相关的处罚办法等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导致其很难继续贯彻实施,中药资源保护工作有法难依、执法不力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职能交叉,主体不明。中药资源有的来自于植物,有的来自于动物,有的来自于矿物,其管理主体涉及到动植物、矿物主管部门;同时作为药材来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由于职能交叉,极容易造成谁都有权管、谁又都不能单独管、有利就管、无利就不管等低效执法现象。
, 百拇医药
进一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是做好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关键。保护中药材资源,必须立法先行,在全社会形成依法保护中药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黑龙江省根据多年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经验,重新制定了《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对国家和省重点野生药材物种实行许可证管理,使野生药材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鉴于国务院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目前已经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应当尽快予以修订,使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是中药材资源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过量开采中药资源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其恢复,危及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但不采不用,任其自生自灭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自身的价值,等于闲置和浪费。因此,必须要坚持保护、繁育、利用并重的方针,该开采利用的开采利用,该保护的保护,对中药资源实行合理开采、抚育更新,使其新陈代谢、繁衍不息,充分实现这些资源的价值,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百拇医药
(三)搞好中药资源普查是开展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1985年,全国曾经搞过一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对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2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各地的中药资源分布蕴藏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做好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是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亟待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是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在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物种,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划界标识,建立保护档案,落实责任制,完善管理办法,实行科学采集、划片轮采、边采边育、抚育更新,促进资源的恢复。
(五)发展中药材生产是缓解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要在这个纲要的指导下,大力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使一些濒危、稀有的野生药材资源实现人工替代,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缓解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压力。, 百拇医药(宋文明 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