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303828
摆形矫治器矫治22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新) 2006年第10期
摆形矫治器,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随着正畸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牙性Ⅱ类错牙合的边缘病例,可以采用非拔牙方式远中移动磨牙进行治疗[1]。传统远中移动磨牙的方法包括应用口外力或配合使用活动矫治器、螺旋弹簧、平行磁铁、Ⅱ类牵引等,治疗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合作程度。1992年Hilgers[2]发明了摆形矫治器。有些学者对摆形矫治器的原理和疗效进行了研究[1,3,4],表明其是一种能有效进行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且不需要依赖患者密切合作的矫治器,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对摆形矫治器不拔牙矫治22例维吾尔族(维族)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为我院正畸室2000~2005年收治的维族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女性14例,男性8例,年龄11~13.5岁,平均13.2岁。22例患者同时伴有上牙弓轻中度拥挤,无开牙合、低角或均角。

    1.2矫治器的设计及应用

    1.2.1矫治器设计参照文献[2]的设计原理设计摆形矫治器,包括前部Nance托、左右第一磨牙上附腭侧管的带环以及与带环相连的后部2个附末端回弯曲的摆形弹簧。

    1.2.2矫治器的就位与加力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分牙后,玻璃离子粘结磨牙带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