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1997年第3期
编号:11304012
徒手气管插管抢救窒息新生儿20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
     新生儿窒息在产科较为常见,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缺氧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综合征,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婴儿健康,可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严重者终身致残甚至死亡[1]。抢救窒息婴至关重要的是迅速疏通并建立呼吸通道——气管插管,自1991年始我们采取徒手气管插管术对20例重度新生儿窒息婴进行抢救,取得较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婴8例,女婴12例;其中产钳助产2例,吸引产7例,臀位牵引产3例,顺产8例。本组患儿评分结果根据目前国际对新生儿使用的Apgar评分制的方法[2]分别为:出生1min6分2例,4~5分15例,低于2分3例。20例中出生2min Apgar评分仍低于4分者4例,其中1例低于2分抢救无效死亡。

    1.2 气管插管适应症 Apgar评分≤3分;4~6分经给氧等处理仍缺氧窒息;出生后1~5min评分迅速下降;吸入羊水胎粪者[3]。

    1.3 方法:(1)患儿仰卧、保暖、肩垫高头后仰,使气管伸直,先用3号气管导管,术者左手持导管末端,右手食指与导管前端平行作引导,插入患儿口腔内,触及会厌,左手轻推,使导管缓缓插入气管内2cm;(2)立即吸净羊水粘液,口对管吹气,听诊可闻双肺对称呼吸音即证实插管成功;(3)然后给氧或气囊人工呼吸;(4)固定方法:用胶布将导管固定于患儿一侧嘴角。通过人工呼吸、给氧、胸外心脏按摩等抢救,患儿缺氧改善,达到复苏目的。拔管指征:婴儿全身皮肤红润,心率规律有力,肌张力正常,有规律自主呼吸。拔管后改用面罩或鼻导管式给氧。

    1.4 结果 本组20例患儿,抢救成功19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5.0%。本组19例中,一次插管成功17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

     2 讨 论

    2.1 优点 徒手气管插管是气管插管的一种方法[4]。新生儿口腔狭小,使用喉镜插管必须有十分熟练的技术,方能充分暴露声门顺利插入气管导管(通常由麻醉师进行)。本文此法,在紧急的抢救过程中,麻醉师到来前,只要了解解剖位置,即可顺利插入导管,为抢救窒息儿赢得时间。亦是产科医生及助产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急救方法之一。

    2.2 注意事项 (1)因不是直视下插管,易误插入食道;(2)插管成功后及时固定,防止人工呼吸时移位脱出;(3)反复插管可造成局部水肿,导致更多并发症,故尽可能一次成功;(4)插管成功立即清理吸入物再给氧,防止羊水粘迹进入肺内,愈后不良;(5)及时给予抗炎、纠酸、能量等治疗,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并发症。

    2.3 总结本组经验 作者认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较为准确,能迅速疏通并建立呼吸通道,通过有效给氧,可达尽快改善呼吸循环障碍的抢救目的。本组患儿,无1例出现插管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少于30min,插管深度合适[5],并在患儿第一口呼吸之前清理呼吸道。

    3 参考文献

    1 徐增祥,苏应宽.新生儿窒息.见:苏应宽,徐增祥,江森主编.实用产科学.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35

    2 卢云石,王德智,王玉风,等.新生儿Apgar评分与母、婴血血气分析的相关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4)∶205

    3 邓文良,金淑荣.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用与不用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临床麻醉杂志,1995;11(1)∶59

    4 刘俊杰,赵俊.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见: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85

    5 铃木重澄(日).新生儿复苏法.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3;20(5)∶305

    (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湛江 524003), http://www.100md.com(黄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