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1997年第3期
编号:11304082
裸小鼠和SCID小鼠整体模型在人癌临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
裸小鼠,1利用裸小鼠人癌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及其机制探讨,2创伤对人癌裸小鼠移植促进作用的定量研究[3],3裸小鼠残存免疫力的耗竭与恢复对人癌移
     为促进裸小鼠和SCID小鼠整体模型用于人癌临床实验的研究,作者将1992年10月至1995年9月三年间,于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放射肿瘤学系、Edwin L.Steeke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在Herman D.Suit教授的指导下,利用裸小鼠和SCID小鼠所开展的主要研究作一综述。

    1 利用裸小鼠人癌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及其机制探讨

    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在美国每年约有三千新确诊病例。对GBM患者,目前经手术治疗、手术联合放疗或化疗,能长期存活者也仅为5%,是对放射线极不敏感的肿瘤之一。故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征,提高临床疗效,是作者导师近年来感兴趣,并得到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基金资助的课题之一。现已有十多种人GBM移植瘤在该室被建立及应用于实验性放疗研究。故作者所开展的第一项研究课题,是利用已建立了的裸小鼠人GBM模型,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uTNFα)在整体内的抗GBM效应,尤其是联合局部放疗后对该肿瘤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作了探讨[1]。

    课题选用U87人GBM移植瘤为模型。因U87已被证实为该室已建的GBM系列中对放疗最不敏感的移植瘤,为较接近于临床实际的实验模型瘤株。实验共选用了186只7~8周龄的雄性NCr/Sed裸小鼠,经5Gy全身照射(WBI)的预处理后,将U87移植瘤种植于实验鼠后腿中部皮下,当其体积生长达1100mm3时,将带瘤动物随机分为单一rHuTNFα注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放疗联合rHuTNFα处理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移植瘤的生长延迟、体积倍增时间(VDT)、瘤组织坏死百分率及瘤细胞丢失系数(cekk koss factor)等作为评价rHuTNFα抗肿瘤作用的指标。半数肿瘤控制剂量(Tumor Controk Dose 50%,TCD50)作为终指标来判断局部放疗联合rHuTNFα处理后的疗效。

    结果显示:按150μg/kg体重剂量,每天1次,连续7d给带瘤鼠腹腔注射rHuTNFα,与对照组比较,其延迟U87移植瘤的生长时间为8d;其促使肿瘤VDT显著增加(对照组:6.4d,实验组11.7d,P<0.01);瘤体积(对照组:699.7mm3,实验组351.1mm3,P<0.01)及实际瘤重(对照组:0.74g,实验组0.38g,P<0.01)均明显降低。瘤组织切片图像分析表明,其坏死面积的百分比呈显著增高(对照组:15.9%,实验组30.1%,P<0.05)。经流式细胞计数器分析表明,rHuTNFα可导致瘤细胞的丢失系数增加2.3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9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