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分析化学》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05658
壳聚糖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http://www.100md.com 《分析化学》(新) 2006年第11期
壳聚糖,纳米荧光探针,荧光素异硫氰酸酯,,壳聚糖,纳米荧光探针,荧光素异硫氰酸酯,1引言,2实验部分,3结果与讨论,4结论,References
     摘要 通过低分子量的壳聚糖(LCS)聚阳离子与三聚磷酸钠(TPP)的静电作用制备纳米级壳聚糖微球,并利用壳聚糖链上丰富的氨基与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FITC)反应从而制备纳米壳聚糖微球荧光探针(NFCS)。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分子量为60000,LCS与TPP的质量比为6∶1时,可得到粒度均一的球形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40±3 nm。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证实FITC结合到壳聚糖微球上。荧光光谱分析显示NFCS的最大激发波长、最大发射波长与游离态FITC无显著差异。光漂白实验证实NFCS的稳定性比游离态FITC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壳聚糖,纳米荧光探针,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1 引言

    使用荧光标签来标记生物分子是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用于高灵敏度检测目标生物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分子有机染料作为生物荧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和分子成像等生命科学中。然而大多数有机荧光探针对光不稳定,且荧光光谱较宽,易受样品本身荧光信号背景的干扰[1]。纳米探针技术如无机发光量子点(luminescent quantum dots)和荧光纳米乳液微球(fluorescent latex nanoparticles),克服了有机染料的一些缺点[2~4]。但是无机发光量子点由于其水溶性较差,黏度大,量子产率较低,且含有毒的金属镉化合物,因而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5]。因此,有机高分子纳米微球及以氧化硅为代表的无机纳米微球等作为负载荧光分子的基质已成为纳米荧光探针的研究热点之一。上述基质能实现较高的标记率,大大提高了分析灵敏度[5~8],但绝大多数无机或有机高分子纳米微球在标记荧光分子和生物分子前需引入反应活性较高的官能团。

    壳聚糖为聚(1, 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甲壳素部分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直链大分子生物多糖[9]。它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其弱酸水溶液具有高粘性,带正电荷。可与带负电荷高聚物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微球[9~11]。壳聚糖链中的伯胺基团很容易和生物分子发生反应,诸如:蛋白质、DNA、酶、抗原抗体、生物素以及荧光分子异硫氰酸酯(FITC)等。壳聚糖微球已应用于亲和色谱介质及酶的固定化[12,13]。因此壳聚糖纳米微球极有可能成为同时偶联荧光分子和生物识别分子的良好基质。

    Roula等[14]报道用FITC的甲醇溶液和壳聚糖醋酸溶液在黑暗中反应1h即制得FITC标记的壳聚糖,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壳聚糖和粘液素的相互作用。Yoen等[15]报道了在碱性条件下用FITC标记衍生化壳聚糖(glycolchitosan)溶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