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6年第20期
编号:11305758
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新)》 2006年第20期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血管再狭窄,,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血管再狭窄,1BDS应具备的优点,2BDS的制作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金属支架置入术的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存在再狭窄率高、血栓源性强及支架永久存留于体内等缺陷,远期效果不理想. 人们试图研制新型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希望这种支架既可暂时支撑管壁,保持血管通畅,又能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支架现可分为生物可降解膜被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完全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和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4种类型,研制应用已不断取得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学科协作的加强,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有望最终取得成功.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生物可降解支架;血管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高达10%~20%的再狭窄发生率却严重降低了PCI远期疗效. 血管弹性回缩、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及平滑肌增生是导致再狭窄的主要原因[1-4]. 高压扩张金属支架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诱发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 金属支架还存在血栓形成、出凝血并发症、屈曲性不匹配、金属物永久存留于体内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缺陷. 为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克服金属支架上述缺陷, 研制新型支架势在必行. 自1988 年Stack等[5]研制早期的生物可降解性支架(biodegradable stent, BDS)以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目前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已取得明显进展.

     1BDS应具备的优点

    理想的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应具备以下优点: ① 金属支架相当的机械力学性能;② 生物可降解性,在完成对血管壁一定时间的机械支撑作用后可自行降解,降解产物对组织无毒副作用;③ 良好的顺应性,易于通过病变血管;④ 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血栓源性;⑤ 比金属支架更易携带药物,局部缓慢投放;⑥ 良好的示踪性.

     2BDS的制作材料

    用于制作BDS 的材料有聚乳酸(polylacticacid, PLA)、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 PLLA)、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共聚物(polyglycolic acid/polylactic acid, PGLA)、聚已酸丙酯(polycaprolactone, PCL)、聚羟基丁酸戊酯(polyhydroxylbutyrate valerate, PHBV)、聚乙酰谷氨酸(polyacetylglutamicacid, PAGA)、聚正酯(polyorthoesters, POE)和聚氧化乙烯/聚丁烯共聚物(polyethylene oxide/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EO/PBTP)等. 材料及工程学研究表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6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