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1997年第2期
编号:11306375
回盲部非何杰金氏病误诊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
     非何杰金氏病为一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我科最近救治1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而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7d伴包块”于1996年1月25日以“阑尾脓肿”收入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无脓肿,仅有轻度充血,而距回盲部6cm范围内回肠末端肠管部分僵硬,相互粘连,故当时未做进一步探查,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反复高热(40℃以上),伴解鲜红色血便。2周后转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按发热查因,疑诊为败血症、伤寒、结核、白血病收入内科治疗。入院后,经多方面检查,发现类鼻疽血清学反应2次阳性而按类鼻疽感染治疗。但体温虽有所下降,而仍大量排血便,且止血欠佳,后转入外科按“克隆氏病”再次行急诊剖腹探查。发现回盲部有一约10cm×10cm肿物,已溃破。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物而行右半结肠切除。肿物送检报告为“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患者自入院至探查共输血2000mk。

    讨论:本例因“转移性右下腹痛7d伴包块”而误诊为“阑尾脓肿”。术中仅见阑尾轻度充血,未见脓肿形成,却发现回盲部及末端回肠僵硬,但未引起术者注意,仅行阑尾切除了事。又因类鼻疽反应阳性而继续内科治疗,既耽误了手术时间,又因出血而损害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故笔者认为,凡术中发现病变与症状、体征及术前诊断不符合,就应全面探查,必要时取活检以明确诊断,不能只将阑尾切除就了事。另外,凡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6~8h保守治疗或经输血800mk后,若无好转,应果断地剖腹探查。本例第一次术后类鼻疽血清反应2次均阳性,但高热时血培养3次均未发现细菌生长。最后把切出的回盲部肿物内容物及抽血同时培养,仅找到大肠埃希氏菌。是否该菌与类鼻疽杆菌存在着共同的抗原才导致血清反应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当然也不排除在此病前感染过类鼻疽,血清学阳性为病后保留抗体。

    (广东省徐闻县人民医院外科,徐闻524100), 百拇医药(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