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1303202
陈以平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30日
     刘玉宁①邓跃毅①王立红②

    IgA 肾病是一组病理上以IgA 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蛋白尿,并排除系统性疾病的肾小 球疾病。在我国IgA 肾病的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 小球疾病的26% ~32%,并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导师陈以平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多年,对 IgA 肾病的治疗深研有得,匠心独运。余等受业于 师,笔述于次。

    1 IgA 肾病的病因病机

    陈师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先天禀赋不足,阴 亏质燥,或平素脾虚肠弱,运化乏力,阴虚则易感风 热,脾弱则易生积滞,风热搏结则郁生热毒,积滞不 消而酿生湿热,风热毒邪结于咽喉,循少阴经脉下 行伤肾,以致清金非但无以下济肾水,反移热于肾, 而使水热络伤,血渗尿中则见尿血;或因湿热蕴肠, 一则藉肠络浸淫于肾,一则上行薰肺,导致金燥水 热,二者皆可损及肾络,致使血渗络外而见血尿。 亦可因热扰肾关,封藏失职,精微走失而出现蛋白 尿。病程中因热毒劫津灼液,烧炼其血,“血受烧 炼,其血必凝”,或湿热壅滞气机,障碍血行,血行不 畅,留滞为瘀,从而导致全身和肾脏局部的血瘀证。 肾络瘀阻,血不归经,而引发或加重血尿。病情久 延,或反复发作,正气日渐伤残,邪气羁留不散,酿 成正虚邪实之变,此时,热毒竭阴,或湿热伤气,以 致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或气阴两虚。病深则阴伤及 气,气损及阳而出现脾肾阳虚,元气衰败,溺毒潴留 之灾变。纵观IgA 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先天禀赋薄弱,阴虚气少是其发生的始动因素,而湿热毒瘀之病理不但参与疾病的发生,更是导致病情恶变的主 要病理因素。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认为,IgA 肾病的发病与粘膜免疫功 能的异常或缺陷密切相关,由此导致呼吸道、肠道 黏膜屏障作用减弱,从而使呼吸道或肠道的细菌、病毒以及肠道中的特异食物抗原易进入血液循环诱发免疫反应,同时,过多的抗原对呼吸道和肠道黏膜的刺激,造成血中IgA 异常增多,并经血流到 达肾小球,进一步激活补体,共同沉积于系膜区,在 白介素1的参与下,引起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多,和/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和小管间质的 病变,如新月体形成、硬化性损害、间质炎细胞浸 润,小管变性、萎缩,小血管病变等。

    2 中医辨证治疗

    2.1 热毒客咽证

    症见发热(高热或微热), 咽喉肿痛或扁桃体肿大,口苦烦渴,尿赤或肉眼血 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清咽解毒,凉血 止血。药用:黄芩15g,黄连6g,连翘12g,板蓝根30g,牛蒡子12g,玄参30g,马勃12g,升麻12g, 柴胡10g,桔梗6g,小蓟30g,甘草9g等。
, 百拇医药
    2.2 湿热侵肠证

    症见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口苦口粘,脘闷腹痛,小便黄赤或频涩或肉眼血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利 湿,凉血止血。药用:藿香 12g,佩兰 12g,茯苓30g,苍术12g,苡仁30g,黄连9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生地榆12g,生蒲黄9g等。

    2.3 脾肾气虚证

    症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纳差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弱。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 瘀。药用:党参12g,当归 12g,茯苓 30g,生地20g,白术12g,黄芪30g,柴胡12g,炙甘草9g。

    2.4 肝肾阴虚证

    症见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梦遗或月经失调,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以 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药用:生地12g,龟板12g, 女贞子12g,旱莲草20g,蒲黄9g,杜仲12g,桑寄生12g,何首乌12g。
, 百拇医药
    2.5 气阴两虚证

    症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或午后低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大便或干或稀,舌质偏红, 苔薄白少津或薄黄,脉细弱或弦细而数。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用:太子参30g,山药30g,白术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马鞭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

    2.6 脾肾阳虚证

    症见浮肿明显,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足跟痛,神疲,呕恶纳呆或便溏,肾功能失常,舌嫩淡胖,有齿痕,脉 沉细或沉迟无力。治以温补脾肾,化瘀降浊。药 用:仙灵脾15g,巴戟天12g,黄精15g,柴胡12g,黄芩12g,白芍20g,当归12g,酒军9g。

    3 临床体会
, 百拇医药
    陈师从IgA 肾病以血尿为主的临床特征着手, 在继承中医“血证”的辨治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 实践,提出了息火宁络、化瘀通络、补虚充络的治疗 原则。

    3.1 首倡息火宁络

    前言IgA 肾病的发病及 病情反复或加重常由热毒客咽,或湿热侵肠所致。 由此导致肺燥肠热,进而移热于肾,则热毒燔灼肾络,络伤血渗,甚至络破血溢,混入尿中而见血尿。 或因热毒久羁伤津、血尿日久损营,嗜食炙火甫耗液 或误治药毒竭阴,皆可致肾阴亏损,虚火炽燔,灼伤肾络而见血尿。诚如《景岳全书·血证》所说:“血本 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盖动者为由于 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故临床治疗IgA 肾病应以治火为首务,火息则络宁,络宁则血止,则病可向愈。 然而火有虚、实之分,则治有补、泻之异。肺燥肠 热,移热于肾,灼伤肾络,当属实火;肾阴亏耗,水少火炽,火伤肾络,则为虚火。治实火当苦寒直折,如 黄芩、黄连、蒲公英、地丁之属;治虚火应壮水制火, 如生地、北沙参、玄参、知母之属。临床上因于热毒客咽,金燥水热灼伤肾络者,治当苦寒清解之中佐 以辛凉宣散,如银花、蝉蜕、薄荷、荆芥等药,取其 “治上焦如羽”,“火郁发之”之意;因于湿热侵肠,湿中之热伤及肾络者,治当苦寒清解之中佐以淡渗利 湿,如土茯苓、车前子、六一散等药,取其“湿去热 孤”,孤热易除之意。因于阴虚火旺者,治当甘寒清降之中佐以辛热之肉桂,取其引火归元,导龙入海 之意。如是则火息水不沸腾,络宁血自静守。
, 百拇医药
    3.2 重视化瘀通络

    IgA 肾病之病程冗长, 久病入络,故肾络瘀阻是其病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征之临床,络脉瘀阻有因实致瘀和因虚致瘀 之异,前者是以热毒劫津灼液,烧炼其血,导致络中 之血粘、浓、凝、聚;或湿热壅滞气机,障碍血行,致使络中之血滞而有止。因虚致瘀者,是以阴虚(血 虚)血少脉涩,气虚血缓脉滞,阳虚血寒脉凝。从而导致IgA 肾病之血瘀证。其瘀血一经形成,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作用于肾脏,一则可导致血不归经,溢于络外;二者瘀久化热,逼血外渗,从而引发 或加重血尿。此外,络中瘀血极易与湿、热、毒邪相 互攀援,交相济恶,进而使病机更趋复杂,治疗越发困难。因此,在IgA 肾病的辨证治疗过程中陈师十 分重视运用化瘀通络法,并将此法贯穿疾病治疗全 过程。陈师强调,临床上对于宏观上有明显瘀血征的患者,诸如腰痛固定,肌肤甲错,皮肤瘀斑,脉涩 舌暗等,化瘀通络法所当必行。然而对于宏观上瘀 象不著的患者,化 瘀 通 络 法 亦 不 可 偏 废,因为 在 IgA 肾病的病理上常表现为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 基质增加,部分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及小管 间质病变,诸如新月体形成,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以及小血管病变等,凡此皆可作为微观辨证之“血 瘀”证的内容。在药物的选择上,陈师常选用生蒲 黄、生茜草、粉丹皮、赤芍药等活血之中又有凉血之功的药物,尤其是喜用制乳没、炮甲珠等通络药物, 俾瘀去络通,血脉畅行,则阴血归经,自无渗溢之虞。
, 百拇医药
     3.3 强调补虚充络

    “虚”是IgA 肾病发生的 根本原因和始动因子。邪从虚入,从而热毒客咽, 湿热侵肠以引发此疾。故前人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病随虚变,则正消邪长,而见病情反复 发作或加重。故正气强弱是疾病发展和转化的关 键,正气盛则外邪不能感,正气虚则外邪不能拒。

    因此,临床上补虚有助于改变邪正双方的态势,促 进病体的恢复。同时“虚”又是血尿发生和加重的 重要因素,其中阴虚则络脉失养,气虚则络脉失充,阳虚则络脉失煦,皆可导致络脉裹血功能失职,从 而血溢络外。故补虚则可使络脉得以充养,以复其 裹血、摄血之能。然而,从IgA 肾病的临床实际来看,诸虚之中,以气虚与IgA 肾病最为关切。“气主 卫外”是机体屏障外邪,防邪深陷的关键。此气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从IgA 肾病的临床 和免疫病理研究中发现,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常是 造成IgA 肾病的发病、病情反复的关键,尤其是呼吸道或胃肠道粘膜免疫与IgA 肾病有更深的关系。 “气主摄血”从而统领血液运营于血脉之中而不溢 于络外,气虚则肾络失充,血失裹摄而渗溢尿中。

    诚如《景岳全书·血证》中所说:“血主营气,不宜损 也,而损者也病。??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 以存”。在补气药中,陈师最喜用生黄芪,其既能达表固卫,又能充络摄血。且生品入药更无生热伤络 之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