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780
小岛上的开放服务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2.04
     厦门市鼓浪屿是著名的风景区,这个四面环海的小岛靠轮渡来与外界交流,许多游人来此都会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鼓浪屿原来是一个独立的区,岛上有市级医院——厦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三年前,鼓浪屿区撤区改为鼓浪屿街道,第二人民医院也搬离了小岛。由于就医很不方便,岛上居民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要求对居民的健康提供新的保障,于是,厦门市思明区卫生局决定将岛上的一个卫生站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授牌为风景区医院,也就是现在的鼓浪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鼓浪屿中心)。

    细化岛上服务

    与鼓浪屿中心主任鞠丽在岛上同行,可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她的手总是举着放不下来,因为来来往往的当地居民都认识她,热情地与她打招呼,还时不时停下来与她聊两句,五分钟的路她恐怕要十分钟才能走完。

    鼓浪屿全岛面积只有1.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2万人左右。并非土生土长的鞠丽骄傲地说,岛上的居民她基本都认识。鼓浪屿地方不大,但是自古以来就没有通车,直到近年旅游开发才开放了旅游观光电瓶车。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下社区全靠步行,顶多拖辆拉杆小行李车放医疗装备。偏偏这个小岛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很是考验工作人员的腿力。中心唯一的一辆急救车也是由电瓶车改装的,这在全国来说恐怕是唯一的一个。
, 百拇医药
    由于岛上交通不便,鼓浪屿中心为老年人开设了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在家康复,而医务人员对于老年人的出诊全部免出诊费用,还定期上门为健康老年人体检预防疾病。

    岛上年轻人少,因此婴儿出生较少,每个月需要完成的疫苗接种数量只有50个左右,相当于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天的接种量,不过鼓浪屿中心不敢有丝毫懈怠,依旧按照思明区的标准采用一苗一桌的管理制度。服务的人群少了,就可以把服务更加细化,在每次给儿童接种疫苗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依据天气和儿童年龄提醒家长注意预防多发病,同时不定期地举办育儿讲座,如“母乳育儿多久适宜”、“如何培养宝宝生活好习惯”等。中心还与社区内的幼儿园建立联系,给儿童上卫生教育课。

    目前,鼓浪屿中心已经建设了信息网络系统,将岛上所有居民的信息入库,以达到动态控制的效果,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地提供上门服务。“做细一老一小两头的健康工作,就能让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放心省心,健康社区的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思明区卫生局张副局长如此评价鼓浪屿中心的工作。
, 百拇医药
    牵手岛外医院

    与鼓浪屿封闭的地理环境相反,鼓浪屿中心采用的却是开放性思维为街坊邻居提供周到细致的健康服务。

    鼓浪屿中心擅长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但对于恶性疾病的治疗则缺少专家、设备和技术力量。居民长期居住岛上,很少接触市区医院,往往出岛求医有些盲目。对于游客突发大型医疗事件的处理,中心也缺乏经验。中心管理层决定联系一家岛外的医院,与其紧密合作,打造社区到三级医院的绿色通道,尝试与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由于厦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到厦门轮渡只有5公里左右的距离,同时对于中心的想法非常认同,于是开始了双方合作的探索。

    结果比预想的更有突破性,鼓浪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了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份子,员工归属第一人民医院,经营由中心自行开展,中心类似于第一人民医院的分院。“这应该是探索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合作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我们的出发点是让两家医院的合作更加紧密,成为了一家人,许多工作就更容易开展。”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简单阐述了他们的想法。

    目前,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到中心坐诊,为岛上居民看病。如需住院治疗、手术治疗的病人可以优先安排进入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社区中心,尽管我们的责任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但是如何保障岛上居民的大病、重病的治疗问题,形成健康高墙而不是矮篱笆,则是我们最重视的问题。”鞠主任非常重视这次合作。, 百拇医药(驻沪记者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