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药毒性及其影响因素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中草药一向被人们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的特点。我国作为一个中西医并重的国家,中药的使用相当广泛,早在我国第一本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药物按有无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有毒无毒的药性说明。虽然中医药对中药的毒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对一些中草药,特别是常用的、被认为无毒副作用、副作用少的中草药的不良反应,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事实上,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发现的频率正日渐增高,中药“药害”事件的不断曝光,使中医药也面临严峻的挑战。1 对中药药性与毒性的正确认识
“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代才将药物称“毒药”,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动乱,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有毒物质一是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若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含量来保持一定的药效。因此合理提取和利用其毒性成分,可能起到更好的疗效。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医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彼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不善用者,则祸见于须臾之间。
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不加限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于科学。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说明中药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小,使用中药相对比较安全,而将中药说成“没有毒副作用”,甚至说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等,既是对药物属性的否定,不符合实际,也与中医药基本理论相违背。
2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
2.1 品种因素
我国药物资源丰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