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317070
“伪科学”一词触犯了谁的神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8日 光明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废除伪科学”学者签名活动,称“伪科学”被人滥用,打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科学。该活动征集到150名学者的签名支持。何祚庥等院士则认为这场签名活动“非常荒唐”。

    如果不是自欺欺人,那就是掩耳盗铃。删除了“伪科学”一词,就能够否认“伪科学”存在?一些歪理斜说,一些封建迷信,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就可以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过市、兴风作浪?

    何为科学?《辞海》的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作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科学的定义中不难发现,科学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性、真理性和发展性特征,其中客观性和实践性是科学的最本质特征。不是客观存在的又经不起重复实验的并无法通过实践检验的事物,包括发明、创造、探索、构想、学说等,只能够以一种理论、主张、思想、意识、行为等形式存在,而不能赋予其科学概念。科学就是科学,不可调和,不可折中,容不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那种与科学相对立的东西,只能斥之为“伪科学”。“伪科学”是指没有科学发展依据的非科学理论和方法宣称为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术,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丹尼肯的古宇航员理论。还有“水变油”,“永动机”,李洪志的歪理斜说等。

    至于百名学者签名上书科技部,要求从〈〈科普法〉〉中删除“伪科学”一事,相信大多数学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出于对发明、创造、探索方面尚不成熟的行为和活动的一种保护。要求对新生事物不要动辄扣上“伪科学”帽子,从而把可能是科学的东西扼杀在萌芽状态。只是他们没有厘请一种关系,即把反对“伪科学”与乱扣“伪科学”帽子等同起来,混淆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别有用心人的蛊惑煽动之下,把自己变成了“伪科学”的赞同者和支持者。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些鼓噪者,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盗用科学的名义,从事“伪科学”活动和支持“伪科学”行经。

    当前,“伪科学”在科研和学术领域大有市场,“学说造假”、“科研造假”、“实验造假”、“数据造假”、“成果造假”等等,已经到了祸国殃民、坑害百姓、毒化社会、玷污科学的地步。远有韩国黄禹锡的“细胞造假”,日本多比良的“基因造假”,挪威苏伯的“癌治疗数据造假”,近有上海交大陈进的“汉芯造假”,清华大学刘辉的“学术造假”,四川大学丘小庆的“抗生物构想造假”。对这样的“伪科学”,不仅要斥之以“伪”,更要动之以“打”。科学家必须带头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科学是真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容不得半点杂质。若给“伪科学”以科学的名义让其大行其道,混乱的将不仅是科学自身,而是整个社会。那些欲删除“伪科学”一词而后快的人,无非要在舆论上思想上扫清“伪科学”生存的障碍,进而让“伪科学”登堂入室,愚弄百姓。对此,我们绝不能大意和麻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