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520
面对顾客的“疗效”期望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2.13
面对顾客的“疗效”期望

     在保健品销售中,店员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顾客受一些不实广告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将保健品当成了药品,购买时直奔“疗效”而来,对用其“治好病”有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往往还会在选购过程中详细询问,希望从店员处得到产品能“治好病”的保证,并充分了解其治疗原理、效果反馈等相关信息。

    但是,按规定保健品是不能像药品一样宣称疗效的,更不能保证“治好病”,只有辅助治疗功能而已。此时,店员应该怎么面对顾客的询问呢?若实话实说,很可能就打消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如果含糊其辞地承认产品能“治好病”,但实际上顾客服用此产品不可能达到顾客所期望的疗效,最终药店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很可能因此大打折扣。在这种“两难”情况下,店员究竟应该怎么做?

    面对两难,一些药店人强调的是“宁失利润,不失诚信”。

    莫让保健品“药”气十足

    此时,店员应该实话实说。

    笔者一天到某商场购物时,发现食品区围着一大伙人,而且有人大声在吵闹。原来是一位顾客要求退货,他激动地拿着几盒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大声质问营业员为什么欺骗他,不久前他选购产品时,营业员信誓旦旦地说这种保健品能够治愈他所患的疾病,可顾客买了近千元的产品使用后,一点效果也没有看到。

    这桩纠纷的发生明显是因为营业员任意夸大了保健品功能。其实在这方面,药店更加要警惕,由于药店一般主营的是药品,在顾客的感觉中,同处一室的保健品也多多少少沾染上了一点“药”气,更易使顾客产生保健品就是药品的错觉。不能否认,出于追求利润的目的,一些药店店员不但不帮助顾客在用药品还是用保健品之间予以专业指导,反而利用顾客的错觉,在销售中极力使保健品显得更加“药”气十足,进一步强化保健品的“疗效”功能。但药店必须认识到,在信息极不对称的年代,通过这种方式或许能使保健品销量攀升,但是处于现在这种信息化时代,顾客虽然可能一时听信店员的不实宣传购买产品,但时间一长自然就会“觉醒”,也就很可能出现上述某商场那种顾客激动质问营业员的情形了。

    在大家熟知的小品《如此包装》中,一大盘胡萝卜一旦沾上了“宫廷”、“皇家”、“御用”等词,“身价”倍增,而善良正直的赵老太太最终给酒店经营者出的主意是:货真价实。本期话题所涉及的问题与此有相似之处,是一个遵不遵守职业道德的问题,这也与药店的信誉休戚相关。因此,店员面对“两难”应明确告知顾客保健品的实际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