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49期
编号:11324594
2006亚太消化疾病周GERD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49期
2006亚太消化疾病周GERD研究进展

     2006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于2006年11月26-29日在菲律宾宿雾市举行。早在2001年起,APDW就由亚太消化学会(APAGE)、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亚太消化内镜学会(APSDE)和国际消化外科学会(ISDS)共同举办,目前APDW已与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全欧消化疾病周(UEGW)一道,成为消化界重要的国际盛会。在此次会议上,胃食管反流病(GERD)仍是与会专家讨论的重要话题,以下就有关专家的专题发言作简要介绍。

    GERD诊断与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 沈祖尧

    GERD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黏膜损害和相关症状,分为内镜检查阳性的糜烂性食管炎(RE)和内镜未发现病理损害但出现明显反流症状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两种类型,还有少数病例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长期并发症(如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甚至腺癌等),亦被列入GERD的范围。RE诊断主要依据内镜检查,NERD诊断目前缺乏客观的“金标准”。
, 百拇医药
    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有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短暂松弛或动力不足、胃内压力增高和食管蠕动减弱等,食管裂孔疝、饮酒、吸烟、男性、体质指数(BMI)>25都是其危险因素。

    亚洲GERD的流行病学概况

    GERD发病率在西方为15%~20%,亚洲为5%,无论按照反流症状、RE或食管并发症来统计,亚洲人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西方。亚洲人群病理性反流的发生率在印度人、马来人和中国人中分别为7.5%、3%和0.8%,显示出明显的种族差异性。

    亚洲人群NERD发病率明显高于RE。一项在马来西亚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马来裔、印度裔和华裔NERD占GERD的百分比分别为71.6%、65.3%和61.8%。鉴于文化和语言不同,远东地区多数患者不能正确理解“Heartburn(胃灼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NERD的诊断。近年GERD(包括NERD和RE)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 百拇医药
    临床症状

    胃灼热和酸反流是GERD的主要症状。1997-1999年香港统计283例GERD,胃灼热和酸反流发生率分别为77.3%和74.2%,值得关注的是非心源性胸痛占14.2%,提示GERD也是胸痛的常见原因。另外GERD还可以表现为咽喉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哮喘等。

    GERD症状轻重与其病理改变不相关。NERD病例一般食管的胃酸暴露时间较短,但由于食管黏膜对胃酸高度敏感,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而RE和Barrett食管通常胃酸暴露时间较长,食管黏膜对胃酸敏感性低,尽管病理改变明显,有些病例不一定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治 疗

    GER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是学者们甚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研究表明,① GERD病例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 Hp阳性的GERD患者食管炎程度较轻;③ 亚洲人群近年GERD发病率上升而Hp阳性率下降;④ 根除Hp后GERD发病率上升;⑤ 与Hp阴性者相比,Hp阳性病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作用更为明显,标准剂量治疗4周后,前者的愈合率和症状解除率分别达87%和89%,而后者分别为76%和85%。
, 百拇医药
    因此Hp似乎对GERD有“保护”作用,原因可能是Hp尿素酶产生的氨对胃酸进入食管起缓冲作用,及Hp引起的胃体炎症使胃酸分泌减少所致。据此有学者认为,Hp不会引起GERD或加重病情,在治疗GERD之前无需根除Hp。

    目前抑酸是治疗GERD的主要手段,PPI在消除症状和治愈食管炎方面明显优于H2受体阻滞剂。NERD尽管尚无食管黏膜的病理损害,但治疗后症状消除率并不比RE高,且容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NERD通常对小剂量PPI有较高应答率,经治疗1周和2周后胃灼热的消除率分别为69%和80%,治疗4周各种症状消除率多超过70%。

    泮托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基本相似,有学者用泮托拉唑或埃索美拉唑20 mg随机治疗529例NERD,疗程4周,两组症状开始消除的中位时间均为2天,而症状消除稳定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天(泮托拉唑)和13天(埃索美拉唑)。

    展 望

    尽管我们对GERD的认识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包括不同文化(语言)对GERD诊断的影响,RE和Barrett食管较少而NERD较多的原因,Hp根除对Barrett食管的影响等,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 百拇医药